2017年GDP增速或超10%?

2017年GDP增速或超10%?
2017年02月22日 14:18 牛熊交易室

各大投行和金融机构对中国2017年GDP的增长预期主要集中在6.5%附近,这其中有悲观预期也有乐观预期。业内普遍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加大基建投资是今年“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对今年经济发展态势持积极态度的预测有很多,牛熊交易室整理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日前在国发院的演讲,这其中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有着许多新观点。

中国的宏观数据比大家想得好一点了,最明显的一根线是名义增长,2015年GDP增长指数是-1%,名义增速现在回到了9到10的空间,现在只看到了最后一个季度是6.8%。如果不出问题的话,今年一季度可能看到7%的增长。

2015年我们随着报了个6.9%的增长,但全世界我都认为这个数字不对,因为克强指数,我们所谓的发电量都很糟糕,也就是说大家看到的都是负的。但是2016年开始不再质疑中国的数据,我们报的6.8%,现在有人认为四季度6.8%报的偏低了。以前我们中国的企业一直降本增效,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增长利率没有那么难看,每个企业在不断节约成本的过程中,通缩的压力是内部循环的,因为每个人降成本,他的成本就是另一家企业的收入。

消费,当然这个数字可能受到春节的影响。但总体来讲消费本来就不弱,一些敏感性的消费在10月份之后开始回来。而这些数据是国内的,我们同时也看到海外所有的几乎在中国销售的东西,包括奢侈品,基本在去年年末都回到正增长,在多年的负增长之后回到了正增长,也就是说消费也不差。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包括欧美日,也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原材料进出口国的经济恢复。中国的出口是在恢复中,而且对所有主要国家的投向都是一个状态。而我们现在表现出来的出口回升,如果我们拿它跟周边的台湾、韩国、日本比的话,我们的回升速度还不够大。

我们怀疑有一部分是因为对人民币有些担心,可能出口的数据也有一定的低报。但既使是低报的数据,从趋势上看也是最新的数据都是往上的。也就是说可能在今年的上半年看到中国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都是至少温和复苏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这段是制造业最难受的日子,2012年到2016年初,所有的制造业基本上借款利率是7%到8%,但是PPI是负的,所以就是长期在10以上的真实利率。但是利息降了200个点之后,通胀或者PPI恢复之后,很快下来了,房子也是一样的架构。

在中国的名义增长已经从6%恢复到9%以后,我们基准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还是停留在历史最低的水平。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不管现在担心特朗普也好还是短期的房地产调控,基本的框架不影响宏观经济继续逐步企稳复苏,通胀的压力是个时间的问题,传导到CPI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制造业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以PPI通缩53个月看,这次制造业调整的时间比1998年到2002年那次还长。而我们今天的制造业里面民企的成分要很大的,我们觉得我们有很多的过剩产能,我们的制造业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下行基本面上、结构上的负面的东西。

随着名义增长的恢复,应该说从2012年以来第一年看到了所谓用杠杆和GDP的比例,增速开始停下来,前面这段大家可以看到是加速的上涨。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名义GDP下降更快,当名义GDP增长恢复以后,先达到一个小目标,杠杆占GDP的比例下降,后面的结构性问题不讲了,因为以前说过多次,那些结构性的问题现在还没有看到明显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在应对。

牛熊交易室也整理了其他机构对于今年GDP增速的预期:

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为6.64%,在2016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0.06个百分点;CPI上涨2.15%,涨幅比2016年上升0.15个百分点;PPI预计为2.41%,比2016年提升了3.81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称,今明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巨大: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的抬头将继续压制出口的增长;维持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风险越来越大,而民间投资增速快速反弹的可能性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速的下降还将持续抑制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进而制约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减速,但增速下降的幅度将逐步收窄。

报告认为,尽管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增速的下降,但民间投资增速难以快速恢复将继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下行压力。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09%,比2016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16年的6.7%温和放缓至6.5%。从结构性因素考虑,2017年与2016年并没有太多不同。如劳动力因素方面,适龄劳动人口将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新增农民工数量也呈大幅下降趋势。

中银国际证券预计我国2017年GDP增速预计在6.5%以上,投资仍能对需求构成支撑,消费维持稳健,出口温和复苏但仍有波折,企业盈利改善延续。CPI中枢上行,但仍在货币政策容忍范围内;PPI冲高后逐步回落,通胀压力将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人民币则先抑后扬。财政政策依旧积极,也将体现出结构性倾向。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流动性总体平稳,倾向实体经济,在防控风险取向下,金融体系将遭遇降杠杆冲击,资金价格易升难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