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排查全名单曝光!银行也在整治范围……

现金贷排查全名单曝光!银行也在整治范围……
2017年04月22日 22:15 P2P观察家

观察君:

现金贷的整治风暴来的又快又猛,让不少从业者始料未及。那份涉及429家企业的排查名单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观察君知道大家都想看。

长长的EXCEL表格,共列出了429个APP、72个微信公众号、117个网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涉足线上借贷业务的企业,而且文件中明确提示“排查名单不限于上述机构”。

现金贷排查全名单

此外,从监管动向变化来看,“现金贷”最新排查范围已扩大到网络小贷行业。P2P整治办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对网络小贷开展“现金贷”业务同样要进行风险排查和整治。

另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网络小贷之所以纳入互联网风险整治范围内,是出于异地管理的需要。主要是网络小贷突破了地域限制放款,面临异地管理的必要性。

据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介绍,截至目前,网络小贷的发起人主要有两大类:

一大类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为了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发起成立网络小贷。这些掌握了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只有在获得了网络小贷的资质后,才具备数据金融变现的能力。

另一类是传统的P2P网贷平台。在去年的监管文件下发前,P2P网贷平台面临资金错配的情况发生。面对监管压力,部分平台为了取得合法的放贷人资格转而发起成立网络小贷公司。通过放贷形成的资产再进行债权转让,并不断循环,从而达到资产出表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超过90%以上的现金贷产品都是高收益产品,平均年化利率高达150%,主要是通过粗放式的经营来覆盖高坏账率,平均坏账率约30%左右。”徐北称。

“个人预计,在监管部门对现金贷业务进行强监管后,99%平台可能都会撑不过去。只有锁定年化利率40%以下、坏账风险控制在10%以下的平台才有望生存下来。”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也不能幸免

目前市场上开展“现金贷”业务的主体较为广泛,有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以及P2P网贷平台等。

但有人认为,此次整治的机构主要聚焦于网贷平台、网络小贷平台及其他无相关资质的平台,而把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两大类机构排除在清理整顿范围之外。

其实结合银监会的排查名单,以及上海、广州两地互金行业自律组织向会员下发整治文件,北京地区“现金贷”排查方案可以了解到此次“现金贷”整治针对的排查对象除了网贷机构、无资质的的平台外,还包括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持牌机构。

由此可见,目前“现金贷”整治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确定整治对象,把开展“现金贷”业务的机构均纳入了排查范围。当然,目前各地的排查情况规定各不相同,机构需根据各地的监管要求做出配合。

平台发放高利贷涉嫌犯罪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发放高利贷本身并不构成犯罪,但若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数额达到法定标准将构成高利转贷罪。

若涉及向不特定公众筹集资金来放贷,还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

在高利贷的催收过程中还常常出现暴力冲突或不当的催收行为,如山东聊城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刺死辱母者”案件。

暴力催收可能引发刑事犯罪,比如对人身权利的侵犯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诽谤罪等,对财产权利的侵犯可能构成盗窃罪、抢夺罪等罪名。

而暴力催收也属于本次“现金贷”整治的突出问题之一,平台或委托的催收机构应当对催收手段予以规范。

现金贷已步入拐点

关于现金贷当前的问题和潜藏的风险,媒体报道和评论其实已经有很多,网哥也就不再赘述。不过网哥在此想和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1.现金贷已走入发展的拐点,暴利时代终结。

2. 虽然只是排查、摸底,但对现金贷市场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贷款增速放缓一定会让不少平台的风险加速暴露。

3.各家现金贷业务的风控是不是“皇帝的新衣”也会逐步揭晓,基本依靠“大数法则”生存的玩家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

4. 大家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开始合规化的转型,洗牌重新开始

两类平台能活

无论如何市场需求已经打开,市场只可能前进不可能倒退,严苛的监管条件可能让一批平台死去,但是总有一小撮平台即便要求苛刻也活得下来。

只要能够掌握现金贷业务的核心优势——有能力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或者有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而从根本来看,这两种能力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谁能活下来呢?

要么如一些大平台,他们手握数据,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所以放款利率也低。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有能力做好风控,不是靠一句话说说,看看放贷利息就知道了,借呗和微粒贷的借款利率低还是源于他们手握大量数据,对于借款人风险的把控能力强。

虽然市场上几乎所有平台都逃不掉要上那份长名单的命运,但是要知道,即使换成年化利率,这两家的利率也不到20%,远低于最高法限定的36%红线。

而从资金来源上看,微粒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蚂蚁借呗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ABS,资金成本几乎不可能再低了。

所以说,不需要依靠快速的规模扩张和高息来覆盖极高的坏账成本,大平台的天然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还有一些中小平台,仍然有机会,只要风控能力能够得到资金端的认可,有能力获取低成本资金。

从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来看,金融科技企业与消费金融公司、城商行合作的模式其实非常广泛,毕竟一端有钱放不出去,一端又缺乏低成本的资金。未来,这个市场合作的基础还在,但是会发生一些变化。

传统金融机构不可能不听监管爸爸的话,这个不知道会有多长的排查期里,是他们重新筛选合作伙伴的过程。

行业里曾经对于这些公司技术上的质疑(到底有没有风控、是不是闭着眼睛放贷)或许会通过这种方式揭开谜底,因为一旦监管趋严,势必只有真正掌握技术的公司能够保证更高的通过率和更低的坏账率,否则也会自然被市场所淘汰。

这场监管风暴,是福是祸,各家平台自己心理恐怕都是有数的。

来源: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网贷天眼网站、媒体人偌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