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的新周期,孤独的任泽平

激辩的新周期,孤独的任泽平
2017年08月22日 09:55 财联社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曾喊出“5000点不是梦”的任泽平又带着“新周期”站上了风口浪尖。

2017年初,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率先提出“新周期”这一概念,他认为新周期本质上是供给出清新周期。

遗憾的是,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公认,有人热烈地拥抱新周期的开启,有人则直斥新周期迟早要幻灭。也是从那时起,“首席们”在研报里,在社交媒体中,在公众场合下都开始激辩“新周期”。

如果把新周期的激辩比喻成一场“华山论剑”,那么任泽平一直都是众矢之的,处在被“围攻”的状态。如今,对于任泽平而言,成功便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失败则会被贴上“博眼球”的标签,但无论最终是哪种结果,他都是一个人在孤独的战斗。

新周期实际是学术争论,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当前中国经济

新周期激辩的最初由头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判断。

2017年3月13日,任泽平发布题为《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的文章表示,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对中国宏观经济全面看多。

任泽平的文章还没发出两天,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就发布文章《钝刀与剃刀》,全面看空。

随后,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和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这俩师徒都加入了这种混战。

李迅雷从经济时滞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活动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传导时,会出现“时滞”现象。同时,由于传导速度有快有慢,因此“时滞”也有长有短,“对于此轮周期性行业的回暖,不少人认为是新周期的崛起,那为何不是经济下行中的短暂反弹呢?现在经济数据好也没用,马上会再跌下去的”,他表示。

姜超则直接发表一篇标题为《是新周期启动,还是繁荣顶点?》的文章,表达相对悲观的看法。

新周期既然是由经济数据而起,那么经济数据的每一次变动都会让这场激辩走向不同的方向。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毛盛勇在介绍7月经济数据的同时也就“新周期”发表看法。他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术上的争论,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另一个是下一步的走势。

周期股大涨引发新周期第二次激战,任泽平:教科书级的对决

新周期的第二轮“激战”仍然是由任泽平挑起。

7月31日,任泽平率先发文表示“硬着陆和繁荣顶点证伪,新周期持续验证”;8月3日,任泽平又称,2017年宏观策略的多空对决注定是教科书级的。年初以“繁荣的顶点”和“可怕的时滞”为代表的经济空头,以“新周期”为代表的经济多头,展开了史诗般的对决。

任泽平的底气来源于黑色有色商品的价格上涨,来源于周期股的集体大涨。在周期股的带动下,上证指数已创出新高。

但以刘煜辉、李迅雷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依旧反对。

刘煜辉毫不客气地表示:从2011年开始,但凡中国经济有复苏苗头,就总有人跳出来高呼中国经济走出了“新周期”,这种人不是无知就是投机,“投政治的机”。过去10年,中国经济周期完全来源于“房地产+基建”。而这二者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是债务,即房企、居民与政府的负债。看清楚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根本不存在新周期”。

李迅雷认为,周期股目前仍可看好,但不意味着周期崛起。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市场没有出清,因此不要奢望新周期。他进一步表示,“钱多人傻时代”的结束已为期不远,只是资产价格高估值的思维定势暂时还将存在,但作为理性投资者应该放弃幻想了。

另一位首席姜超还是坚持其相对悲观的观点,“需求回升不可持续”,新周期存疑。

目前,周期股也在剧烈调整。虽然机构多空观点均有,但周期股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在上升。

管清友首次发声:如果涉及建言献策,还是慎用新周期

新周期一日没有一个定论,首席们就不会停止关于新周期的争辩。

面对众人的质疑,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任泽平近日在某论坛上主动给大家介绍他对新周期的理解,他表示:我从事宏观经济研究17年,从未像今天这样深信,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

他发表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致经历了四轮产能周期。2017年前后,我们正站在第五轮产能周期的起点上,市场对于“新周期”存在七大误解。

面对这番言论,今日,另一位首席——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也加入了这场华山论剑中。

他发微博说道:慎用新周期,如果这种行政力量和计划力量推动的上游价格变化和产能变化被称之为新周期,可能会导致政府陷入虚假的沾沾自喜,强化行政干预,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债务风险的化解,甚至进一步导致国进民退,结构僵化,效率低下!

在管清友之前,刘煜辉就直言这是扯淡。“这是一个老故事,还是一个脱实入虚的故事,实际上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有人说商品价格涨起来了,好像就是脱虚入实,这是扯淡的,我的看法是没有什么争论的,真正有争论的是两拨人没说到一块去”,他解释称。

任泽平的“老对头”李迅雷则再次发文《不要用显微镜寻找经济周期拐点》,其文章称,无论是从短周期、中周期还是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当前都不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而如果对长期问题视而不见,仅仅根据月度数据的短期变化来预测周期性拐点,无疑是用显微镜来研究大趋势。

面对以上观点,比较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首席们对于新周期产生分歧的关键问题在于“供给侧是否出清,需求端是否复苏”。

不可否认,“新周期”确实是一个新词汇,因为缺乏定义,它也成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些首席的言论究竟是打嘴炮,还是实证研究,或许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曾用一个对联生动形象描述了宏观分析师这一职位:

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似乎有理

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误差惊人

横批:经济分析

简而言之,宏观分析师这个职业到底是人在预测,而人又是最大的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做的是从首席们的激辩中对整个市场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判断,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而不是单纯站队,毕竟,这和我们的钱袋子也息息相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