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破发渐增 多家券商主动提示申购风险

可转债破发渐增 多家券商主动提示申购风险
2017年12月08日 07:25 财联社

财联社12月7日讯,随着可转债首日破发案例频现,多家券商开始提示可转债申购可能存在风险。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包括华泰证券、华林证券、东方财富、湘财证券在内的四家券商均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以及app等主动向投资者推出可转债风险提示。

虽然可转债破发与正股股价走弱、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债券市场走低等有关,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不断扩容,投资者不做好基本面研究,通过“逢债必打”的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在逐渐消失。

可转债“打新不败”神话破灭,券商提示破发风险

自9月启动新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政策(信用申购)以来,发行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新选择;同时,可转债同时具备股债两性,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也颇受众多投资者的欢迎,被称为赚钱利器。

近期,由于股票市场不断调整,在正股的带动下,多只可转债上市首日现便破发,其无风险套利的神话被直接打破。

12月1日,久立转债高开低走,盘中最低报99.68元,收报100.04元,为可转债信用申购以来,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盘中即告破发的可转债。

同日,先前上市的小康转债和嘉澳转债盘中也已破发,小康转债盘中一度跌至99.83元,嘉澳转债盘中一度跌至99.90元,均跌破其面值100元。

12月4日,时达转债破发,最低至99.14元,收报96.58元,大跌3.42%,成为首只上市盘后首日破发的可转债。

12月5日,宝信转债上市首日再度破发,最低至96.52元,收报96.9元,大跌3.1%。

随着破发密集出现,投资者收益也从20%骤降至负数。对此,多家券商开始主动提示可转债申购风险。

12月4日,华林证券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可转债申购可能存在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提示。

华林证券表示,可转债申购可能存在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切勿盲目顶格申购。另,提醒注意新债申购如中签未及时缴款,将会影响新股、可转债、可交换债等品种的申购。

12月6日、7日,湘财证券、东方财富证券均向投资者发送短信提示可转债申购风险,称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发行可转债作为融资渠道,后续可转债上市后存在跌破发行价的可能。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参与申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转债打新火爆初期,部分券商还存在诱导性推介可转债行为。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称,部分证券公司向客户介绍可转债申购策略时存在误导投资者、职业不规范行为,具体包括“告知投资者中签后不缴款也没关系,错误宣传可转债申购规则、诱导投资者进行顶格申购,未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等行为。

破发让市场回归理性,短期可转债投资难言乐观

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已有13只可转债跌破发行价。

关于可转债频频破发,证券时报12月6日头版刊登评论文章称,虽然可转债首日破发案例频频,但仍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信用申购新规之前发行的可转债,上市后亦表现各异,有大涨触发强制赎回条款的,也有下跌破发甚至违约无法兑付的案例。有涨有跌才正常,一个投资品种如果谁都能蒙着头靠运气100%赚钱,反而是市场出了问题。

其实,可转债破发的原因很复杂,既因为正股股价走弱,也和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有关。

近来,股票市场不断调整,在正股的带动下,可转债市场随即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与此同时,可转债市场的供需情况存在严重失衡,截至12月6日,共有19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发行规模达到4588.06亿元,而2016年全年只有11只可转债发行。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可转债需求不振的原因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严监管背景下,各家机构筹备转债产品的进度是普遍 低于大家的预期的;二是年底基金业绩考核压力下,二级债基等没有太强的动力去买入高波动的转债产品,特别是在估值压缩的预期下;三是价格还没有到绝对的地位,保险等外部资金没有进入。

那么,可转债还值得普通投资者介入吗?

东北证券认为,短期可转债投资难言乐观。股票市场的震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转债市场的调整也是在所难免,转债估值的回调并不意味着入场买入的时机已经到来。未来伴随着可转债市场的不断扩容,转债投资标的稀缺程度的下降,可转债的投资需要机构具备较强的个券选择能力。

但兴业证券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其认为,一致预期容易出错,应适当反向博弈。从长远来看,转债这个品种正在成长为大品种,而最近的调整又给了更好的买点,新债上市定位不高,反而是给了市场最好的机会。这不是什么严冬,其实是一场瑞雪。

中信证券也是看好可债券的未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未来随着新券陆续上市,转债市场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悲观预期面临反转可能,目前可能正是较好的布局时机,而不是悲观撤出市场的时点。当然我们再次强调忍受短期波动从长计议,从策略来看,依旧坚持股性标的择券的思路,股性溢价率较低,转债弹性较大,目前正是从中期埋伏正股质优标的的机会。

看空也好,看多也罢,不难发现,以上券商都有强调投资者的标的选择能力。因此,在未来,投资者不做好基本面研究,通过“逢债必打”的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在逐渐消失。(黄一灵|财联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