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从严监管要注意政策尺度和政策精度

安邦智库:从严监管要注意政策尺度和政策精度
2017年02月13日 16:07 安邦咨询

2016年,我国金融市场危潮涌起。汇市上,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外汇储备继2015年流失5000亿美元之后,去年又流走3198亿美元。债市上,“萝卜章”事件一时间搅乱整个交易所债券市场。股市上,保险资金屡掀波澜,以“野蛮”方式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从万科到南玻,再到中国建筑和格力电器,所到之处引发市场震动。就连地方现货交易所也不安稳,纷纷进行隐形期货交易,其间所隐藏金融风险,甚是可观。在银行市场,受房市、企业债务影响,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毫不客气地警示中国的金融风险,认为2016年中国信贷增速高增长,以信贷推动的经济增长增加了金融风险。

有感于金融风险问题的严重性,李克强总理在去年三月份曾表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更要“守土有责”,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否则“拿你是问”。去年2月就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三个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理念。当看到险资依靠着“万能险”从普通储户那里融得的巨量资金,在股市上大进大出,凭借高杠杆大肆收购,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脱稿“炮轰”险资,震撼金融市场。在此形势下,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点名,要将“去杠杆”作为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中央明确提出,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尤其是在2017年的十九大之年。

新年伊始,监管部门立即行动,1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部际联席会议,力图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1月10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银监会要做到“敢于监管”。1月12日,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再次强调“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更坦承保监会监管体制还相对滞后。除了三会领导层的密集表态,其出台的现实政策也越来越严厉。去年末,银监会就下发通知拟对房价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项检查。严厉的监管抬升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彭博更援引新出炉的资产抵押证券数据,认为房企被迫涌入ABS市场。保监会也全面收紧对于“万能险”的监管。证监会的严厉举措更是无需赘言。监管层言行举措,意味着今年金融领域将全面从严监管。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当前金融监管各个领域一起紧缩,就可能出现一种情况:金融市场出现整体紧缩,从而会达成涵盖货币、资本市场的系统性紧缩。另外,投融资政策过紧、监管审批过严的情况,这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市场的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影响债务处理的工作。过去曾有管金融的高层领导说过,金融监管要允许市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尺度,不能象章鱼一样,一捅它的身体,八条触手全都缩回去了。当前在强调“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的统一要求之下,我们担心这种章鱼式的集体紧缩的情况会发生。中国是个政策大国,虽然常常有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但也经常有政策执行被放大的问题,比如由于全方位的过度执行某项政策,导致该政策的效果被放大,形成“政策杠杆效应”或“政策扩散效应”,对市场形成紧缩。虽然银监会去年加快了对民营银行的审批进度(在去年最后十几天有6家民营银行获批),但整体增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意图不会改变。从以往经验来看,各部门纷纷落实防风险政策带来的“政策扩散效应”很可能会影响市场。

因此,在2017年货币政策整体偏紧、金融监管偏严的背景下,我们建议监管层要掌握好平衡——监管与发展的平衡,紧缩与放松的平衡,而且在强化金融监管和整顿时,一定要注意“政策精度”——比较精确地打击违规者,整顿害群之马,但对大多数合规经营者,则要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强市场化改革,打通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各种梗阻,以改革来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市场所需要的金融资源和和空间。

在今年偏严的金融监管背景下,监管层要把握好政策尺度,掌握好监管与发展的平衡,紧缩与放松的平衡,同时要掌控好金融监管的“政策精度”,同时还要加强金融市场化改革,给大多数合规经营者足够的发展空间,并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