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中国发展制造业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安邦智库:中国发展制造业要注意几个关键要素
2017年02月27日 10:31 安邦咨询

作为大国经济,中国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只能升级,不能削弱。如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之下维持制造业的竞争力?不仅是中国企业家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企业家精神、创新、品牌、设计、制造工艺、资本、管理、科技水平、劳动力水平、产业传统、政策支持等等,都关系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从独立智库角度看,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实践中,找到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模式并从中总结经验,是寻求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的重要开始。

提到中国制造企业,华为是一个标杆,这是中国极少有的有世界竞争力的技术型制造企业。华为有几个过硬的指标:一是强大的研发投入。据欧盟委员会2016年12月底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华为以83.58亿欧元(608亿元)研发投入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要领先于苹果公司的74.1亿欧元和IBM的45.15亿欧元。二是厚实的专利库。研发投入带给华为大量的专利。截至2015年年底,华为累计已授权专利30924件。其中,美国授权专利5052件,欧洲各国授权专利11474件。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三是庞大的营收。2016年华为的全球销售收入为5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要强调的是,华为的收入已实现全球化。其2015年的营收中,中国市场占比42%,海外市场占58%(欧洲、中东、非洲占比32%,美洲占比10%,亚太占比13%)。

不过,技术型的华为在中国制造业中并不具备普遍性。对于大量的传统制造业来说,基于适度创新和适用技术的成功发展模式,对中国制造业来说可能更有可借鉴的意义。所幸的是,在近年哀鸿一片的制造业中,仍有企业家基于最朴素的道理把企业办得风声水起,将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得很好。这方面有两个国内企业的案例:一个是从事重化工业的东方希望集团,另一个是从汽车玻璃制造的福耀玻璃。

东方希望所从事的炼铝和化工行业是极为“凶险”的行业,不仅被贴上“去产能”的标签,而且受到行业周期冲击极大。铝价从2007年的2.8万元/吨下跌到2015年初的1万元/吨,下跌了64.3%,行业中95%的企业都在亏损。不过,东方希望集团保持了34年里没有出现过一次月度亏损,2015年仍实现营收700亿,净利润达到两位数。2016年,东方希望电解铝业务的年人均劳动效率做到650吨,成为行业内的世界冠军。在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看来,天下生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拼产品竞争力,比如苹果,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东西来;另一类拼成本竞争力(效率竞争力),重化工就属此类,产品差异不大,市场上有公允价格,谁能在短期内把效率提高,把一切虚高的成本拧下来,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谁就能冒出头。因此,东方希望集团“死磕”效率——各种损耗一分一厘地算,电耗一度一度地降,以循环经济模式降低产业链上的成本,追求行业内最过硬的“小数据”,结果成本降到全球竞争力第一。这家企业不追求“做大”,也不追求“做强”,结果却是既大又强。

福耀玻璃的发展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该公司专注于生产汽车玻璃30多年,在全球汽车玻璃界居第一位。国内几个上市公司的汽车玻璃业务利润加起来都不及福耀玻璃,全球所有高档汽车公司都是福耀玻璃的客户。在这个再传统不过的制造领域,2015年福耀玻璃的毛利率竟然超过了40%!除了专注于行业之外,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控制。与他打了20多年交道的日本原材料供应商都钦佩曹德旺做生意时的“抠门”。他与日本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谈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即使不能从日本人那里获得降价,他也以此为筹码要求日方帮助福耀改进生产流程和细节设计,结果成就了福耀玻璃最苛刻的成本控制管理流程,一直保持到现在。

从上述三个制造企业的成功发展来看,中国制造企业在不同的技术层次都有提升效率的空间,完全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结其经验可以发现制造业企业发展需要几个关键要素:

一是真正的实业家精神。企业家仍是企业成功发展的核心因素,这在浮躁的中国是尤为珍贵的资源。华为、东方希望、福耀玻璃的创业企业家,都具有进取、坚韧、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要强调的是,搞制造业需要的不只是一般的企业家精神,而是极为踏实、专注的“实业家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不少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赚钱搞什么,虽然也有名气,但最终难成大器,甚至连主业都守不住,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是民营企业所需的发展空间。中国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因为国有企业既无动机、也无压力去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在中国的环境下,政府需要给民营企业以足够的发展空间,给空间远比给直接的资源支持或税收优惠更为重要。安邦智库(ANBOUND)的看法是,搞市场经济在中国有一个朴素的体现,就是放手让民营企业去发展,给它们公平的而不是特殊的发展环境。

三是政府不要给企业增加过多的成本。不久前曹德旺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问题,这一基本事实在国内竟然引发一场大论战。在我们看来,政府部门和体制内学者的辩护正好说明国内企业发展的成本太高。东方希望与福耀玻璃都是靠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才形成了竞争力,如果他们都感叹国内成本太高,这值得政府警惕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连他们都受不了成本压力,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将难以存活。

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要成功发展,不仅是单纯的市场竞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创造并维持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保持企业可负担的成本,假以时日,将大大提高中国制造企业成功发展的机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