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不改革国企,“去杠杆”难言成功!

安邦智库:不改革国企,“去杠杆”难言成功!
2017年03月13日 15:21 安邦咨询

多年以来,债务的过快增长和积压问题,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重大风险点。根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日前给出的数据,中国整体杠杆率已接近250%,年利息支出总额达到8.5万亿元人民币,占社会总融资的六成。中央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杠杆是核心内容之一。

在人民银行几位负责人参加的的人大记者会上,有媒体指出去杠杆工作这两年推进的并不顺利,询问央行将通过哪些政策促进去杠杆。对此,央行副行长易纲指出,中国的杠杆率总体不是特别高,但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高的。他表示,杠杆率、负债率的持续增加正在积累风险,而且问题已经显现。央行考虑降杠杆首先要考虑稳杠杆,就是总的杠杆率还是要把它稳住,或者让它每年增长少一些、慢一些,要稳住。其次,优化杠杆结构,降低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此,除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还考虑在各个行业要严格资本约束,企业首先要有自己的资本金来承担风险,让企业的资本金和借贷规模有一个最优的配置和比例,并以此激发全社会融资结构的优化,激发投资主体承担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指出,那些杠杆率已经过高的企业,要有所控制。一方面,他们自身要进行内部改革;另一方面,金融系统要考虑不能过多支持这类企业,除了鼓励直接融资,也有一些企业需要进行市场化的债转股。其次,这跟产能过剩有关系,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过去占用过多的信贷资源。金融机构在内部评级和对客户的各项指标监测方面,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改进,一些企业不应该贷那么多,融资结构需要改变。但他也承认,因为企业存量债务规模非常大,短期内难有明显结果。

在安邦智库(ANBOUND)智库研究人员看来,我国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无疑是最危险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已达170.8%。根据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的介绍,,截至2015年末我国总债务额为168.48万亿元人民币,杠杆率249%;如果把融资平台债务加进来,同期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也达到了156%。而根据彭博社2016年的数据,我国总债务以及企业债务占GDP比重,亦分别达到257.6%和156.1%。而瑞银集团分析师称,2016年底,中国债务对GDP的比率从前一年的254%上升至277%,用于支付偿债成本的比重增加。

可以说,无论取哪个数值,都已经处于危险水平了。此次央行高层的讲话,显示出央行是比较担心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的。此次央行重申了之前提出的稳杠杆思路,就是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债务风险较低,可以适度增加;风险最高的企业部门,则要在未来几年内把债务上升速度降下来,稳定整体杠杆率,进而再降低实际杠杆率。我们预计,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也将适应这种趋势,做出更多调整。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以及缓解银行坏账压力的市场化债转股,也将加速推进。

必须指出的是,我国债务水平过高的非金融企业,主要集中在低效的国企、央企,地方政府及其开办的企业中。而这类国企,大部分都有预算软约束、盲目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很多甚至就是“僵尸企业”。因此,能否降低这部分企业的杠杆率,直接取决于处置“僵尸企业”、银行强化信贷合规监管、地方政府加强预算硬约束等工作的综合进展。这也是中央强调深入推进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周小川强调金融系统不能过多支持杠杆率过高企业的原因所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也呼吁中国侧重解决信贷过度扩张问题,收紧对国企的预算限制。

此外,还必须看到,要国企降低负债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整体来看,国企在经济效益和就业创造等方面都远低于民企,但因其是各级政府实现各类政治、经济目标的主要抓手,集中了全社会最好的资源,也是政府、银行政策保护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国企的改革动机和实际效果是很差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就坦承,政府出于保护的目的,曾不断补贴市场,令僵尸企业出现,而问题非三五年可解决,需要政府改变去配合,然后由市场慢慢调节决定企业去留。因此,在我们看来,未来恐怕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看到僵尸企业的有效出清,以及企业部门杠杆率不再上升。

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发展直接融资虽然可以让国企的资本金更加充实,但如果不能削减国企的实际债务规模或增加利润,国企将依然是债务危机的最大源头,而股市则只是又一次充当了国企的“提款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也表示,去杠杆、降低债务是央企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降低负债率的企业首先要增加效率,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因此,有必要推动国企改革真正转向以资本形态存在的国有资产不断增值,调节国企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整个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尽早消除市场化手段不足、企业破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顽固的保护意识等诸多瓶颈。如果只是单纯强调把国企“做大做强”,恐怕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风险将很难真正得到化解。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将适应“稳定企业杠杆率”的趋势,做出更多调整。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重要手段的“债转股”,也将加速推进。但长远看,降低企业部门负债水平的根本,在于国企改革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如果只是单纯强调把国企“做大做强”,恐怕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风险将很难真正得到化解。不改革国企,去杠杆将难言成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