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到深处就是利益,国企改革不妨考虑“安邦构想”

改革到深处就是利益,国企改革不妨考虑“安邦构想”
2016年08月11日 11:16 安邦咨询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方案中,一个重要方向是成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公司,从“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型。应该说,这一改革设想体现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思路。但遗憾的是,此后这一改革的实际推进非常迟缓,至今未有实质进展。改革推进困难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改革到深处就是利益”。由于管资产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国资委的重大利益调整,推进起来非常不易。

国内媒体日前报道,国务院一个领导小组已批准扩大国企市场化选聘人才的项目,准备选择3至5家国企开展试点。媒体引述权威人士的话称,待中央审批后,国资委将选择最新一批改革试点企业。该计划还呼吁在设定国企高管的薪酬时采用双轨机制。相信这是对此前国企薪酬改革政策的一项“纠偏”——国企高管从去年起承受了高达50%的减薪。减薪是一项整体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恢复国企的纪律和公众对国企的信心。不过,这些减薪措施危及了国企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

按照国务院的最新计划,试点项目聘请的高管将能够获得与业内水平相符的薪酬,而通过政治渠道获得任命的高管将继续获得政府规定的薪酬。据透露,最新举措将仅适用于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中的一小部分,显示出决策层对国企改革努力的谨慎态度。

国务院力推国企引进市场化改革的本意很好,不过,在现有国企管理体制下,“双轨制”的实行可能在现实操作中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试想想,国企中一大批拿低工资的管理人员,如何与数倍于他们薪酬的外聘高管共事?如果除了政治任命的高管之外,国企管理人员再获得市场化的薪酬,则相当于给国企大幅加薪。前者会导致管理矛盾,后者在目前无疑存在政策打架的政治风险。不论如何,这种由体制问题导致的矛盾,弄不好会在国企中引发更多的问题。

其实,对于如何在现有国有体制之下搞好国企改革,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在数年之前曾提出以共同基金方式改革国企的“安邦构想”(国企改革的“安邦构想”,《战略观察》第307期,2012年7月17日),为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提出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在我们看来,国家对国企的管理要点是管住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更多的投资收益来提供公共服务,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但国家管的是基金形式的国有资产,而不是具体的企业经营。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成立国有控股的共同基金,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来投资和管理企业。

在共同基金模式之下,国家对国有企业(今后可能是股份制的企业)的管理完全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这一建议的实质,是通过设立共同基金这一环节,为国企管理打开市场化空间——国有共同基金的管理者可以按市场方式决定投资、并购、撤资或抛售。对于若干被视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有共同基金可保持控股地位,或以特别投票权方式保持控制。考虑到国企改革的复杂性与可操作性,安邦咨询研究团队还建议,将国企发展的存量与增量部分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简单说就是保留存量、改革增量,并切出一块资产存量来保障现有国企员工的利益,尽量平衡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已近三年,现有中央领导集体的第一个任期已过去大半,按计划明年就要召开十九大。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国企“管资产”的改革到现在还未有实质性的推进,还基本停留在过去的轨道上。不能不说,国企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系统改革中的拖后腿部分。在我们看来,为了推进国企资产管理改革,可以采取国内屡试不爽的试点改革方式,可以成立一家国有共同基金,选取一、两家国有企业进行“管资产”改革的试点。如果试点成功了,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国企改革方向已近三年,国企深化改革仍未有实质进展,不仅显著影响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还会迟滞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为此,中央应该大胆创新,以试点方式寻求国企“管资产”改革的突破。只要迈开第一步,国企改革才有希望推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