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的比特币们

“向死而生”的比特币们
2017年07月17日 21:53 麦兜的证券观

如同不知疲倦、充满量能的年轻人那样,在比特币们的眼中,风平浪静从来都只是传说,似乎只有大风大浪过才不枉此生。另一方面,相异于难逃一死的青春,比特币们的大脑(核心技术)终将被数字经济的神树所吸收,助其枝繁叶茂、遍地开花。“向死而生”,或许注定成为伴其一生的胎记。

上周末,数十种数字加密货币再次上演集体跳水行情。据CoinDesk的数据显示,标杆比特币的价格周日一度跌至1836美元,跌幅约8%,较6月中旬3018美元的高位下跌近40%。此外,另一新兴明星--以太币(ETH)价格亦大幅下挫,跌幅一度达到22%,创5月27日以来新低的同时,该价位也较6月中旬420美元的高位跌了6成。

究其原因,从市场交易层面来说,高投机性和低流动性仍是暴涨暴跌的病根所在。然而,从“宏观”角度而言,一边是比特币们的核心技术(区块链)日趋完善,这也直接导致了互相之间的可替代性增强;另一头是,多国政府加紧推出官方数字货币,“此消彼长”间,未来大势一目了然。

早在去年年初时,中国央行就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要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更为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更有甚者,一旦美联储松口跟随数字货币浪潮,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生存空间将更加捉襟见肘,江河日下。

类比一下,比特币们目前处境像极了国内的“牌照”世界。拿个人征信作为例子则更为直观,15年以来,腾讯阿里等不少企业都在抢食征信市场这块大蛋糕,一时间搞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央行呢,睁只眼闭只眼放任“自由”探索。直到今年4月,央行以“尚无机构符合监管标准”便把一众巨头踢回起跑线。

同理可鉴,比特币们最大的硬伤不在于“一时”的暴涨暴跌,也不在于投机性、流动性等市场交易缺陷,而在于没有官方“牌照”。据此而论,其既无法突破小众市场的格局,更别提生存空间和寿命长短之巨大不确定性。在这一点上,大摩上周也发表了相应观点。

摩根士丹利认为,尽管升值明显,但比特币的接受率几乎为零,并且正在萎缩。在全球最大500个在线商家中,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去年有5个,而现在已降至3个。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更多人将其视作一种投资工具囤积起来,而不是作为一种支付方式进行流通。该报指出,比特币行业更加注重价值投机,而不是以增加接受度的方式来做基础工作。不过虽然很多商家对接受比特币支付不感兴趣,但很多人对支撑加密货币的技术深感兴趣,认为可以利用它来改进自己的基础设施。

回到“宏观”方向上,美联储的加息、中国央行的缩表,以及欧洲央行加紧退出QE,无一不敲响了全球宽松周期的丧钟。在这一背景下,风险相对较低的股票市场势倍感压力,更别说投机性数一数二的比特币们,后者的吸引力面临长期下降趋势。

综上,忽略比特币们赚足眼球的波动性,其最大贡献价值(数字加密货币的探索、研发、场景应用等)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都早已被“预定”,唯有“向死而生”,才能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留下火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