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背后的男人,因一碗饺子开始创业

贾跃亭背后的男人,因一碗饺子开始创业
2017年03月02日 18:55 新芽NewSeed

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商人,《好莱坞报道》称他“带领乐视影业走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前沿”,却为了“更伟大的乐视生态”,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心血,而自己曾经那个“打造中国电影产业之路”的梦想,更是遥遥无期。

作者 | 唐一

来源 |创业智库(ID:cyzk88)

  如果要评选2016年财经新闻类的“头条霸主”,除了贾跃亭和他的乐视,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

  整个2016年,停牌、PPT、融资、发布会、汽车、欠款、跌停、白衣骑士、中国好同学,凡是与乐视有关的新闻和话题,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媒体报道,进而刷爆朋友圈。

  到了2017年,乐视霸占头条的态势还没有停止,先是贾跃亭夫妇构成同业竞争被深交所询问,接着又爆出“100%兑换手机变卦门”,昨天甚至连亚冠转播权也被亚足联收回!

  不过,哪怕乐视爆出再多的负面新闻,还是会有不少人出手“拯救贾跃亭”,除了鼎鼎大名的孙宏斌和“中国好同学”,还有一个人大家可能并不熟知,却又不得不提,他就是乐视影业CEO张昭。

  古语云: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这个和三国时期吴国著名谋士同名的人,却更像关羽与诸葛亮的合体:对外,要像关羽一样在商场上冲锋陷阵;对内,要像诸葛亮那样为贾跃亭的事业谋划大局,做出牺牲。

  2011年,张昭和贾跃亭联合创立乐视影业,5年内从零开始,把乐视影业打造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影视公司。而排在第一位的,恰好也是由张昭一手创立的光线影业。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打造中国电影产业之路”的梦想,为此,他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别人视为珍宝的东西:美国绿卡、体制内稳定的工作、光线影业总裁...

  直到加入了乐视,他以为自己的梦想终于能够实现,却发现自己苦心打造的影视帝国,只是贾跃亭野心的垫脚石而已。

  那么,他的理想,究竟还能实现吗?

  从哲学系博士到电影导演 却因为一部电影回国创业

  张昭从小就喜欢艺术,但由于父母都是科技工作者,所以他高中毕业后去了复旦大学读信息科技。但他实在无法忍受以后要成为一个“电脑工程师”,就在报考研究生时选了个最靠近的“文化”门类,在复旦哲学系读科学哲学专业。

  1991年,张昭拿到了纽约大学哲学系的奖学金,赴美读博。整天念叨着“思想救国”的他,在美国饱受歧视,前途无比黯淡。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放不下心底那个艺术梦想。终于,一年之后,已经28岁的张昭毅然转学到电影学院学制作。

  那时候,张昭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除了上课,还要骑车送外卖赚生活费,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闲暇之余,他经常去一家录像店,店主是个韩国人,人比较好,知道穷学生连5毛钱的咖啡都喝不起,就拿了个壶给学生们免费煮咖啡。后来张昭回忆,来蹭咖啡喝的人里,有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名叫李安。两人经常碰面。

  张昭在纽约读书这几年,就是李安宅在家里当“煮夫”的日子。李安写出了《喜宴》的剧本,而张昭也不差,不仅拿到了电影学院的硕士学位,还凭借自己拍的两部短片拿了一些小奖,成功拿到了绿卡。

  按说张昭连绿卡也拿到了,剩下的就是按揭买房、换辆好车,娶个老婆,慢慢过上富足且安稳的生活,万万没想到,一部电影,改变了张昭的一生。

  1995年,由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在纽约上映,这部戏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不仅拿到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还得到了199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当时,张昭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他感慨万千,一方面被张国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所打动,另一方面却是相当不甘:电影是在一家很小的电影院里播放,全场没几个观众。

  “我这辈子没流过几次泪,但当时忍不住就哭了。”张昭后来回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在异国他乡却遭到如此冷遇,激起他心中的爱国之情。“我为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微不足道而难受。这是中国电影唯一一次获得金棕榈奖,但是电影院里却是那样空空荡荡。那个情景对我冲击很大,中国电影太弱了,在全球商业电影市场没有话语权,这么好的电影,只是人家餐桌上的一个小碟而已。”

  那种巨大的撞击,让张昭痛心疾首。张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拍出一部伟大的电影,拿下奥斯卡,为华人争一口气。但看到了《霸王别姬》受到的冷遇,他意识到,如果梦想不照亮每一个人,那将不能称之为梦想。

  于是,张昭放弃了自己的导演梦,决定回国发展,并且转型,“过去我们都是立志要造车的,回来一看发现根本没有路,那你造一跑车干嘛呢?”张昭要做的,就是修路——电影产业之路,包括渠道、发行、宣传等内容。“只要把路修好了,买路钱自然会源源不绝。”

  回国后进入体制 被一碗饺子打动出山

  1997年,张昭带着理想回国,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开山修路,由于没资源没人脉,他只能选择先在体制内慢慢积累,先后在上影集团、视点传播任职,直到2003年遇到了自己的复旦师弟王长田。

  当时,张昭出差到北京,王长田约他到办公室谈事情,因为飞机误点,张昭下了飞机没吃饭就去赴约。两人相谈甚欢,但张昭忍不住喊起饿来,王长田就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一大饭盒饺子:“我妈包的,很好吃。我给你热去!”接着又从右边的抽屉,拿出了三种辣酱。

  之前的张昭几乎每天都在出差,整天都为吃饭发愁,突然遇到一盒家里人做的饺子,立马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时候王长田才提起邀请他加入光线传媒的事情,本来还心存犹豫的张昭,立马就答应了。

  2003年,张昭出任光线传媒艺术总监;2006年,张昭创立光线影业,任职总裁。他笑言,若无那盘饺子,命运可能重新书写。

  “《黄金甲》是恐龙,我们就是骑在恐龙脖子上的牧童!”

  担任光线影业总裁,张昭打的第一场仗就是为梁朝伟、金城武和舒淇主演的《伤城》做推广。这部戏演员阵容强大,看起来很有号召力——但对手更强大,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当时,张昭的营销策略是像一个处在弱势地位的拳击手那样贴身缠斗。“《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只恐龙,我们就是骑在恐龙脖子上的牧童,恐龙蹦得越厉害,牧童越精彩。”以弱抵强,《满城》拿到了2亿票房,《伤城》也有8000多万票房。

  从那个时候开始,张昭对光线影业的定位就非常清晰:不做大片,也不建院线,而是靠发行和营销制胜。他的榜样也不是冯小刚,不是王中军,是美国六大电影发行公司,是娃哈哈这样的快消品公司,以及国美这样的渠道霸主。

  在当时,中国的电影营销还是非常原始的,无非就是砸钱在各大媒体买版面,以大幅度的报道来做宣传,但因为高高在上,离观众太远,往往是钱砸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于是,张昭决定,营销必须“贴近观众,下沉下沉再下沉”,要在光线建立了一套地面化的发行营销体系。他在几十个重点票房城市招募发行人员,成立了地方营销发行办公室,进行了地面推广宣传,让光线的影片在每一个电影院里都有很贴地的营销。

  对于这个选择,张昭的说法是,“做电影没有那么复杂,它来自于创意。创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跟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你见过这个人,你知道他喜欢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创意。”

  埋头苦干两三年,张昭的努力终见成果。光线拍了十几部电影,从2009年开始盈利,并且在2011年酝酿上市。

  但这个时候,张昭又有了新想法。他决定放弃自己拥有的所有光线的股权,也放弃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的机会,投身另外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公司——乐视。

  从零开始创立乐视影业 5年做到行业第二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张昭透露,离开光线影业的直接原因是证监会要求把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因为张昭心底一直有着打造中国的电影产业体系的梦想,把光线影业并入光线传媒,无疑是自缚手脚。

  “当初我创建光线影业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这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是不跟光线传媒一起上市的,你并进去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按照产业的发展来进行布局了。”

  因此,加入乐视之后,张昭和贾跃亭联手创办了乐视影业,并且获得了足够的自由度。张昭雄心勃勃,一心想让乐视影业独立上市。而乐视影业前几年的业绩,也确实足够支撑他的梦想。

  创立乐视影业之后,张昭把之前光线影业中证明可行的发行营销模式移植了过来,为乐视影业建立了一支300多人地面宣发团队,主攻发行和营销。

  同时,他要求团队给可触及的三千多家影院一一画出“画像”。“哪家电影院旁边有幼儿园、办公楼、还是大学,我们都很清楚。能做出影院的画像,也有影院可触及的分众画像,再宣发电影时,你的体系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随着《小时代》系列的成功,乐视影业很快就在业内声名鹊起,成立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并且最初三年都一直盈利。

  除了发行和营销,张昭还带着乐视影业做了不少事情:

  1、抢占优质IP。

  作为新成立的公司,乐视影业一直存在IP短板,因此,张昭发力抢占了国内不少优质IP资源,包括郭敬明旗下的《小时代》、《爵迹》;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这些IP都在乐视影业手里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发掘。

  2、签约知名导演和演员

  几年来,乐视影业用分成、送股等方式拉拢了业内数十位顶尖的导演和演员,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张艺谋,和乐视在《归来》、《长城》等影片上进行了合作。

  除此之外,乐视影业绑定的明星还包括了郭敬明、刘涛、冯绍峰、黄晓明、孙红雷、邓超、孙俪、高晓松、李晨、陈赫……基本承包了“半个娱乐圈的明星”。

  3、国际化

  2016年9月,乐视在美国成立了乐视美国影视公司(Le Vision Entertainment),由前派拉蒙影业总裁亚当·古德曼担任总裁。此外,乐视影业还与美国狮门影业达成合作,联合开发动漫IP。

  这一切都得益于张昭本人在中美电影界的背景和国际化的眼光,而他还被美国知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称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文艺复兴式’旗手”。

  在张昭的带领下,乐视影业成绩斐然,票房总收入从2012年的6.25亿元一路飙升到2015年的22.1亿元。

  而在2016年,乐视影业一共出品了11部电影,每一部票房都超过1亿元!

  这样的业绩,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肯定,在2013年8月和2014年9月分别完成了两轮2亿元、3.4亿元的融资,估值相应达到15.5亿元和48亿元,到了2016年5月,估值已经高达98亿元!

  仅仅用了5年时间,乐视影业从零开始,已经成为全国第二大民营影视公司,而排在第一的,恰好也是张昭一手创办的光线影业。

  可惜,乐视影业的业绩越来越好,张昭的上市梦也离他渐行渐远。

  乐视影业做得再好 也只能为贾跃亭的野心让路

  当年,张昭甘愿放弃一切股权离开光线,和贾跃亭创办乐视影业,就是因为光线影业必须并入光线传媒,而乐视影业能够给他最大的自由度,能让他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几年下来,由于乐视集团发展方向飘摇不定、路途多舛,作为乐视为数不多的盈利和现金流都比较可观的公司,乐视影业不得不一次次地服从“大局”,承担起提振市场信心的角色。

2014年12月,贾跃亭滞留海外,乐视网长期停牌。为了“弃车保帅”,贾跃亭宣布乐视影业将与乐视网合并重组,并在一年内把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消息公布的第二天,乐视网股价即涨停。

2016年5月,乐视网宣布作价98亿收购乐视影业全部股权,为了推高股价,或许也为了贾跃亭建立乐视全生态系统的蓬勃野心,乐视影业背负了三年的业绩对赌,承诺于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10.4亿元。要知道,乐视影业2015年的净利润,只有1.5亿元。

2017年1月,孙宏斌以150亿入股乐视,其中10.5亿元收购乐视影业15%股权。以此计算,乐视影业的估值只有70亿元,比起2016年5月的98亿,整整少了30%。可以说,这是七折贱卖了乐视最优质的资产。

  困难时期的贾跃亭低价出售优质资产,换取整个集团“续命”,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乐视体系都没有,乐视影业也无处安放。

  只是苦了张昭,这个数次想改变自己和乐视影业命运的人。他绝对有实力,也有着满腔热血,奈何拗不过现实。

  2017年1月15日,在乐视融资会议上,贾跃亭豪情万丈,孙宏斌则轻松自信,唯独张昭表情五味杂陈,甚至还带着一丝无奈。

  现在,张昭已经被绑在乐视高速推进器之上,现在孙宏斌和融创中国已经成为乐视影业的第二大股东,张昭未来还有多少空间,能推动乐视影业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布局,恐怕谁也不知道。

  毫无疑问,张昭是一个伟大的商人,10年内,他一手打造了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影视公司。对于做生意,他有着自己的独家秘密:

  1、细化观众群体,精准定位,关注“沉默的大多数”

  张昭一直说要为“沉默的大多数”做电影,比起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三四线城市的青年们人数众多,却没法得到应有的关注,自身的文化需求也得不到满足。“如果你能够满足这些人,那中国多大的一个市场。”张昭说。

  2016年情人节,乐视影业出品了一部小成本电影《高跟鞋先生》,是以男性异装癖为主题的。开始,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但张昭实地走访了广州的“假货市场”,看到了许多身着异装的男女,他认为这部电影一定会找到它的“分众人群”。事实也证明了张昭的眼光,最后这部片子的票房也突破了1亿元。

  针对中国年龄分层、文化分层的现状,乐视有了《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敢死队》系列、《归来》、《高跟鞋先生》,而且每一部都票房飘红,这些都是张昭“分众模式”下的产物。

  2、场景化营销

  张昭一直强调,营销要贴近观众,要接地气,“在碎片化的时代,每一个人会选择为‘我’拍的电影。比如《熊出没》这样的动画电影,你需要找到亲子渠道营销。”

  因此,张昭才会费尽心思,要求团队把可触达的三千多家影院一一做出“画像”,知道了影院触及的分众画像,营销自然好做了。“你能跑到万达CBD去推《熊出没》吗?那里根本就没有孩子。”

  但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商人,《好莱坞报道》称他“带领乐视影业走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前沿”,却为了“更伟大的乐视生态”,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心血,而自己曾经那个“打造中国电影产业之路”的梦想,更是遥遥无期。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最痛苦的,并不是你没有能力去实现你的理想,而是你明明有实力,甚至距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就被人无情地打碎了!

  如今,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只是希望张昭能够更好,希望乐视影业能更好,希望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阅读

一天公布30多亿融资,资本吹起了共享单车风口,又要砸钱让它倒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