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人民币走势能说明什么?(附赠操作策略)

躁动的人民币走势能说明什么?(附赠操作策略)
2016年10月13日 18:24 北京红竹

最近,英镑在暴跌和国内地产也在进行调控,人民币也开始躁动起来了,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贬值大潮,在岸(onshore)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经被央行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下调。

作为新兴大国的通货,人民币的跌宕起伏牵绊着市场敏感的神经,多诱人的心也跟着起起落落,市场各方猜测中国央行的真实意图。但在我们看来,人民币这一轮的贬值其实不可避免,自从去年“8.11汇改”以来,投资者就应该接受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增强这一事实,是因为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本身就意味着风险程度的加大。有个事实非常明显,过去十余年间,人民币兑美元基本都在升值,实际幅度达到30%至40%。如此的升值本身就积累了人民币较大的调整压力,只是过去人民币存在着汇率管制,限制了波动幅度。如今通过“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这种波动性特别是下跌回调就自然地显现出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着巨额双顺差,这意味着一方面净出口的贸易状态使众多出口型企业大量结售汇,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被世界投资者所看好导致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这两个因素解释了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中的巨大需求。因此无论是在岸市场还是离岸市场,过去十年间都见证着人民币作为第五种通用大国货币的崛起。

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发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增长放缓和结构升级为主要特征的转型阶段,或者说是所谓的“新常态”。如果单就数据本身说话,目前的中国经济确实很不景气,令人堪忧。作为“发动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房地产市场库存严重,不少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并由此传导至金融系统,致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飙升,相信官方所公布的不良率要远远低于实际水平;资本市场方面问题重重,大量民营企业甚至是一些国企都存在着债务违约隐患;各级地方政府也是债台高筑并奢望着财税改革和债务置换能够让其走出财务困境。无论官方承认与否,各方面的因素确实在酝酿着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政策的引导和疏解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危机的到来,但从根本上说,能否避免危机爆发取决于政府改革的决心和速度,可以说是一场以时间换空间的生死博弈。反映到外汇市场上来,这种暗淡的经济前景无疑构成了人民币在中短期内持续贬值的基础,毕竟一国货币的汇率高低与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强弱有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中或许确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趋势,但就中短期而言(至少3-5年内),中国经济的继续放缓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数十年来野马式的发展所积累的问题是异常顽固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姑且不谈政策效力的显现需要较长时间,单是落实改革就存在不小的政治难度。

至于外部环境,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人民币的阶段性贬值。如今的美国经济已经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增长态势强劲,可以说在发达经济体中是一枝独秀。如今伴随着经济康复,美联储也开启了加息进程让其货币政策正常化。但就目前悲观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而言,加息的周期绝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完成,这意味着美元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升值的阶段性趋势。美元的升值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外流,对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冲击,而且这种冲击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将加剧市场恐慌从而促使资本进一步外流,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就具有了阶段性的趋势特征。同时,退欧事件导致英镑和欧元的大跌,并带动全球风险资产的下挫,而美元及美债由于是传统避险资产,所以在动荡时期自然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美元顺势大幅走强,这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了一定的贬值压力。央行近期不断下调在岸市场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就是一种顺应市场默认贬值的政策疏导行为,旨在逐渐释放这种积蓄已久的下跌动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A股造成冲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