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低油价时代来临,“两桶油”的日子怎么过?

观察| 低油价时代来临,“两桶油”的日子怎么过?
2017年06月30日 18:30 反向跟单

6月23日24时,我国将迎来今年第十二轮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近期国际油价持续回落,受此影响,我国成品油价格有望迎来年内第六次下调。

欧佩克减产协议乏善可陈、美联储再度启动加息、北美页岩油强劲复产……近期这些消息对国际石油市场而言可谓雪上加霜。自5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不断大幅回落。如今,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每桶43美元附近,与5月23日价格相比下跌了16%;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46美元附近,与5月23日价格相比下跌了15%。

我国成品油调价与国际油价关联紧密。在国际油价跌跌不休带动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也步入下行通道。我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调价生效时间为调价发布日24时。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上一轮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发生在6月9日24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80和175元。这是今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第五次下调。受近期低迷的国际油价影响,明日24时,本轮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到来时,我国成品油价格有望迎来年内第六次下调。 

中宇资讯调查显示,目前零售加油站方面优惠力度空间加大,大部分地区汽油价格已跌回“5元时代”,另有个别民营加油站汽油价格跌至“4元时代”。

3月下旬以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爆发了一场罕见的价格战。中企君曾在之前的报道里提到,价格战参与者既包括身份显赫的两桶油(中石油、中石化),还有民营加油站及壳牌、英国石油等跨国石油巨头旗下加油站,覆盖了山东、河南、浙江和广东等地区,一些地区的油价降幅高达2.3元/升。

一个客观事实是:油价受发改委调整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为了控制油价涨跌幅度,已有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同时设置调控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高于上限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最高零售价不降低,在40-130美元之间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参考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三地原油价格10个工作日变化率等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

新机制改善了过去“跟涨不跟跌”的问题,尽可能地提高了价格对国际原油市场的敏感性适应能力。但这一机制依然坚持成本+适度利润的过于刚性的定价模式,难以做到及时跟进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动,从而导致国内油价的总体水平依然高于国际油价,未能有效改善国内成品油行政垄断定价的格局。

难能可贵的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正在向着渐次市场化的路径行进。

这首先源自国内石油市场垄断坚冰的破局。去年以来,中国逐渐向民营企业放开了国际原油进口权,截至今年三月底,全国共有18家地方炼油企业陆续获取国际原油进口权,显著改善了地方炼油企业在获取原油方面过度依赖“两桶油”的局面,打破了原油进口权的垄断,为国内石油市场引入了市场竞争,增强了国内成品油的供给多元化格局。

其次,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增加了油企自主定价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也相比过去越来越高。如国家发改委只规定成品油的最高零售价,市场油价的具体适度调整权转给了企业,带有明显的有限市场化的柔性特征。

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变化为当下的成品油价格战,提供了基础性舞台。

此外,尽管成品油价格战早在今年3月就出现星火燎原之势,但今年5月国家调整相关政策,民营炼油厂丧失成品油出口权,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战的激烈程度。

伴随着国内油市垄断坚冰的逐渐打破,成品油价格战的兴起等,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全市场化,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捅破这一层窗户纸,迈出这临门一脚,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就能真正实现完全市场化。

正如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对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影响,既有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更要看到的是市场化的竞争秩序,给国内三大运营商打烙的市场竞争基因,以及对市场的敏感适应能力。我们期待打破垄断的国内能源市场,在击穿成品油行政定价的最后一块坚冰后,如国内三大运营商一样,烙上市场基因,实现真正市场主体资格的凤凰涅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18030029157

往期回顾

要成为长期赚钱的1%,你得学会反着干

国内首发,反向跟单原油品种上线

风险、恐惧、失败才是自主交易者

一失足千古恨、一招损满盘输

纠正一个观念,交易需要预测吗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