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涛:经济见底的时候就是汇率见底的时候

管涛:经济见底的时候就是汇率见底的时候
2016年11月21日 00:16 观点

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人民币的焦虑”分论坛上表示,对于人民币汇率,没办法预判具体的水平在哪里。央行对近期的人民币贬值趋势很淡定,不知道央行有没有一个预设的目标要去捍卫。

管涛认为,经济见底的时候就是汇率见底的时候,这个可能也是汇率的特征,天然具有外部性。

以下是发言实录:

管涛:实际上这个涉及到第一就是谁也不知道均衡的汇率在哪里,1994年汇改的时候证明市场部知道均衡汇率在哪里,大家都知道8.7守不住,但是一年下来以后,人民币不但升值了,储备还翻了一番,但是实际上711汇改以后,人民币也升了很多所以政府也不知道合理的汇率在哪里。第二个,刚才曾瀞漪女士问什么时候会回到均衡水平,市场汇率是不能稳定在均衡汇率,当这个市场普遍看多的时候,他就会选择性的相信利好的消息,那么这种情况下,市场汇率会相对均衡汇率是过度升值的,就会形成高估,反过来市场普遍看空的时候,他会选择利空的消息,就会造成低估,我觉得这是从理论上可以解释的。

至于说具体的汇率水平会到哪里,目前国庆节以后这一轮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很明显是跟今年2月份以后确立的汇率中间价的机制是有关系的,它一部分反映了国内外部汇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人民币交易价格相对中间价的贬值,还有国庆节以后反映美元的走强,由于美元走强通过我们新的汇率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也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弱,所以这两个因素叠加造成了国庆节以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比较大。但是这可能就取决于一个市场在试探当局的底线在哪里,原来大家说6.8块是不是底线,后来说6.83,刚才邱先生说到7块钱是底线,这是一个试探的过程。可能央行也要对它建立的这套新的机制,在这种极端的市场环境下也要进行评估,他要看这种汇率的波动有没有造成市场出现剧烈的波动,如果市场出现了恐慌,不排除央行会去干预。因为我们现在是有一个管理浮动,不是完全的市场汇率,而且这是一个新的汇率机制,大家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也没有办法预判具体的水平在哪里,现在看来央行好像还是比较淡定的,看到人民币连破几个重要的技术关口,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一个预设的目标要去捍卫,要去影响这个市场的走向,这个我不太清楚。

我觉得人民币汇率随着它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围绕一个均衡的水平上呈现上下的波动,实际上刚才大家都谈到了,汇率问题确确实实就是说你短期很难预测它的方向,但是长期你是看经济看基本面,经济强货币就强,经济稳货币就稳,你像2014年俄罗斯卢布出现了大部分的贬值,很多人认为卢布自由浮动以后,就帮助俄罗斯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俄罗斯卢布贬值一个是经济不好,第二是油价大跌,第三是被世界制裁,它的资本大量外流,它的卢布贬值了,它2015年经济继续不好,西方依然在制裁,它的卢布继续跌,今年情况好一点了,是因为油价止跌了,从30到40、50了,经济也触底了,跟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了,所以在这些基本面的情况下有所解决。

我非常同意刚才邱主席讲的,经济见底的时候就是货币见底的时候,这个可能也是汇率的特征,它天然具有它的外部性,因为它是关系到两种货币比价关系,所以或很多人猜测大家达成一个默契,恐怕以后随着由于经济的走势的分化,由于政策的分化,汇率政策的协调仍然会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阅读:于学军:中国经济最困难或在2016~2017年(节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06:06 作者:于学军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渐行渐近”系列评论之二

其实,汇率、利率的调整变化仅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调整并逐渐到位,美国经济重拾增势已指日可待。并且,美国这轮经济增长将有危机后多年积累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其中包括持续扩展的最新互联网技术,页岩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以特斯拉风靡一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力量等。不可否认,美国依旧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中心,这是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

始于2014年2月出现的人民币贬值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重要的转折点;预计在未来1~3年的短周期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1:6.00~6.50之间波动。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的持续贬值现象,最早始于2月,但主要集中在3月份,累计贬值约3%。当初对此次人民币持续贬值的看法,官方及主流观点均认为是暂时现象,长期看人民币仍将面临升值压力。

我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从一开始就认为此次人民币出现的贬值现象,与金融危机之后几次发生的短暂贬值不同,是一种长期的趋势性改变,即意味着过去长期以来人民币存在的升值现象业已走到尽头。理由是:自2005年7月中国实行汇改以来,人民币之所以长期存在升值现象,除了1994年将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过多之外,还与这段时期美国经济不景气、联邦储备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并导致美元泛滥、在2008年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等直接相关,这些因素导致美元指数长期在低位徘徊,从而对人民币形成升值压力。而从国内情况来看,过去由于人民币估值过低以及中国长期存在的制造业成本比较优势,所以吸引全球资本投向中国,并促使人民币持续保持升值压力。

现如今,上述内外两方面的原因,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危机后五年来的持续调整,均已发生重大变化。至2013年末,人民币已累计升值约35%,基本上将1994年一次性贬值的幅度重新升回到贬值前的起点;随着金融危机后中国适龄劳动力增幅的明显放缓,外加环境、资源成本的大幅提高,“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已受到各方的显著挤压。因此,单从贸易条件及商品比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无多大的升值空间,甚至还有可能存在币值高估的现象。

当然,预知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重要的并不是对过去或现在因素的剖析,而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把握上。笔者认为: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国持续多年的不断调整,现已逐步到位,全球创新创造及经济活动的中心正逐渐回归美国,这不仅表现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也包括IT、互联网、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方面。

因此,现在看起来美国经济复苏虽仍步履蹒跚,但长期走强已基本确立;美联储减少购债规模并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亦成为众望所归。这两个因素将促使美元指数从低位回升,将对人民币形成实质性的贬值压力。

此外,从中国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比较来看,目前人民币利率远高于同期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两者之间未来的走势必然是中国调低利率,美国等逐步调高利率,以使利率回归正常化水平。

包不同微信seeureye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