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添强心剂,险资举牌潮退却,险资配置新动向!

A股再添强心剂,险资举牌潮退却,险资配置新动向!
2017年02月09日 15:50 港股解码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文|王强,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2015年,保险资金开始大举进入二级市场,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国华人寿等多家民营保险公司纷纷在A股市场上演“举牌秀”,从而引发了“宝万事件”。不过随着万科的停牌,险资入市的节奏有所放慢,所谓的“险资举牌概念”也就渐渐为人们所淡忘。不过,到了2016年的秋季,险资又卷土重来,再度在二级市场高调出击,并且扩大了买入范围,一时间市场上狼烟四起,出现了“快进快出”、眼花缭乱的高杠杆收购等激进的投机行为。这不仅给保险资产及A股市场稳定带来了隐患,甚至还引发干扰企业正常营运的担忧。直到去年12月,管理层开始对险资股票投资加以限制后,这一轮举牌潮热度才有所下降。

■ 痛定思痛 以史为鉴

经历了2015年股灾的洗礼和2016年熔断的沉重打击后,投资者普遍持股信心不足,现在市场虽然摆脱了千股跌停的噩梦,但千股横盘成为新常态。恰逢此时,险资开始入市。令人不解的是,险资没有悄悄布局,反而皆是高举高打,出手豪放,动辄举牌。

在普通投资者普遍看淡后市的情况下,险资却义无反顾地投入巨额资金,而且选中的投资标的都是普通投资者认为根本无法撼动的超级大盘股,买入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完全是靠自己的资金实力撬动了这些超级大盘股。面对这种局面,普通投资者在怀疑中,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超级大盘股像小盘股一样连续涨停,这种心理震撼是难以名状的。

险资如此举动颠覆了人们的正常投资理念,因为股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暴涨,就意味着“性价比”已经快速下降,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则已经丧失了最佳买入时机。但是险资给人的感觉是财大气粗,不在乎股价是高还是低,只管买买买。这显然是要通过连续买入来推高股价,而不像是一种价值投资行为。险资的集中投资虽然产生了很大的市场影响力,并且短期内立竿见影享受到股价暴涨带来的账面浮盈,但不符合稳健投资的原则,高举高打也为日后股价回落埋下了祸根。

■ 险资配置新动向

险资可以做举牌者,但是并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公司经营的延续性,如果“霸王硬上弓”毁掉好企业,就成了搅局者。而通过资本游戏坑其他股东,就更不能让人容忍。其实股市对保险资金完全持欢迎态度,险资应该做稳健投资者,而不是短线投机客。作为体量庞大的机构,应坚持稳健审慎原则,其收益主要应来自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成长价值,而不是短期暴利。险资入市的放开以及入市资金比例上限提到,都被当成重大利好。

长期以来,险资始终是A股机构投资者的主力军。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3.12万亿元,其中运用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8万亿元,占14.37%。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机构谋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益,现阶段资金配置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大,适当提高在资本市场中对业绩稳定的蓝筹股的投资配置,对保险资金而言将是大势所趋。

不过,从协会表示险资不能赚快钱的态度来看,未来再出现险资举牌潮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过鼓励险资投资蓝筹股有望给市场带来稳定的增量资金,并提升机构投资者占比,这对A股市场会构成中长期利好。

总而言之,保障是保险业的根本功能,投资是衍生功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保障,有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资金提供方之一,保险资金应凭借其规模大、期限长、资金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氧份”。

■  编辑|李思,财华社财经编辑。

听说订阅「港股解码」微信公众号的小伙伴们都能赚大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