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大爆发,SUV成“杀手锏”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大爆发,SUV成“杀手锏”
2017年02月13日 19:50 港股解码

鲜花是馈赠给爱情的礼物

每个值得爱的人

都应该拥有

情人节快乐!

■ 文|邢莉,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2016年汽车行业增速超预期,自主品牌车企的表现十分抢眼。2016年中国乘用车共销售2437.69万辆,同比增长14.93%。透过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市场的庞大。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首次超过千万辆,达1052.86万辆,同比2015年(873.74万辆)增长20.5%。

曾经一提起国产汽车,很多人都会摇头,“山寨车、低端车”似乎成了国产车的代名词,而近几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以长城,吉利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自主品牌汽车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正在全力加速追赶合资和外资品牌车。

资本市场上,2016年,汽车板块涨幅很小,相比其业绩来说,这无疑是今年最确定的价值洼地之一。如港股吉利汽车,从去年2月份的2.76港元涨到了目前的10港元附近,股价翻了3倍。

SUV成为自主品牌的“杀手锏”

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车企表现活跃,集体向上的趋势明显。据中国汽车报报道,在主流自主品牌中,吉利在2016年两度调高全年销量目标,累计销量超70万辆;长城汽车的年度销售数据也远高于百万辆;长安汽车2016年总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的占比接近60%,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势更猛,销售128万辆,同比增长27.6%;2016年,广汽集团实现销量165万辆,增速领跑国有集团,自主品牌广汽乘用车销量劲增90%;奇瑞汽车在全年销量创历史新高并实现同比增长28%的同时,连续14年保持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在国际市场脚跟越站越稳;北汽绅宝作为自主品牌阵营中的“新兵”,借产品垂直换代,全年销量实现87%的超高速同比增长。

整体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攀升,SUV可谓功不可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SUV销售了904.7万辆,同比增长44.59%。其中,自主品牌SUV销售了526.8万辆,同比增长了57.6%,市场份额提升了4.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SUV销售了337.9万辆,同比增长17.43%,市场份额下降了4.5个百分点。

有数据可以看出,在SUV领域,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市场的抢占十分抢眼,并且自主品牌的“收复失地”,几乎与SUV的兴起有着紧密联系。

质量与性能的同时提升,让消费者更加有信心,也让更多人释放巨大购买力来支持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长城汽车品牌旗下的多款SUV车型累计销量超过8万辆,在SUV市场将合资和外资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轿车领域依然掉队

然而与SUV情况相反的是轿车领域,销量仍然在下滑。2016年,轿车销售1214.99万辆,同比增长3.44%。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了234万辆,同比下滑3.72%。市场份额从20.69%下滑至19.26%;而合资品牌轿车销售了981万辆,同比增长5.59%,市场份额从79.3%增长至80.7%。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比逐年下降,已经从2011年的将近一半下降到如今的两成多。

因此,虽然SUV是作为自主品牌市场的生力军,表现抢眼。但在轿车领域的掉队也不可忽视,随着竞争的升级,后续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最典型的例子是长城。长城汽车2016全年销量达到107.4万辆,同比增长26.01%。但这其中SUV车型销量达938018辆,占比高达87.3%。而长城品牌下的一些轿车产品,如C30等,月度销量往往只有2000辆左右。

短时间内SUV热潮不会衰减,甚至愈演愈烈。其实在这轮SUV大潮中,自主品牌一直是主动进攻的角色,从售价区间来看,确实具备一定的优势。自主品牌SUV的优势是建立抢占了合资小型SUV市场的空间,在这部分市场上,合资品牌的布局或者针对性并不强,这让自主品牌占据有利位置的同时,也缺乏外部竞争。

MPV是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提升的另一利器。2016年,MPV共销售了249.7万辆,同比增长18.38%。其中,自主品牌MPV共销售了223.8万辆,同比增长19.9%,市场份额由88.6%增长至89.6%。而合资品牌MPV共销售了25.9万辆,同比增长了7.51%。市场份额由11.4%降低至10.4%。

在未来,随着消费者的审美和思想观念转变,SUV失宠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所以说,与其在市场上单靠SUV市场“一条腿”来走,不如多几条腿一起走,不短加强轿车市场的延伸,同时抓住MPV的发展机遇,不断拓展。

此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不少公司已经提前布局,对资金实力强、单点技术突破的企业要高度重视。无人驾驶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一个制高点,尽管还有各种技术和政策难关需要面对,但智能化的趋势难以逆转,终有一天,它要到来。目前,不少国内企业布局无人驾驶,除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巨头外,部分上市公司更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置入相关资产,一旦出现局部技术突破,股价将有可观表现。

■  编辑|李思,财华社财经编辑。

听说订阅「港股解码」微信公众号的小伙伴们都能赚大钱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