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173亿收购全食超市,布局万亿线下零售业市场

亚马逊173亿收购全食超市,布局万亿线下零售业市场
2017年06月19日 19:20 港股解码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文|王强,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北京时间6月16日晚间,亚马逊宣布将以每股42美元,总计约137亿现金收购全食超市(WholeFoods Market)。据悉,此次收购尚在等待全食超市的股东批准以及监管部门的审批,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一旦收购成功,这将是迄今为止亚马逊进行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受此消息影响,在上周五美股交易时段,亚马逊和全食超市的股价急剧拉升,其中全食超市的股价收涨近29%,创2009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众所周知,在今年5月份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他低估了亚马逊的发展潜力及其执行力的优秀程度。没有能够投资亚马逊,是他投资生涯的一个重大遗憾。究其原因,他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大规模的成功。尤其是亚马逊“云服务”业务,令诸多同行望其项背。如果得知亚马逊并购全食超市的消息,相信巴菲特的心痛之感将会难于言表!

全食超市因何备受亚马逊青睐?

相信有些读者还不清楚,全食超市是一家全球最贵的超市。到底有多贵呢?举个例子:在英国富人区的全食超市,土豆7欧元(合人民币50多)一公斤,草莓210元4颗,一株空气植物70美元。与“天天低价”的沃尔玛相比,全食超市走了另一个极端“天天高价”。全食销售的有机食品、天然食品及其他一些美食的价格会比普通食品高40%至175%。然而,虽然卖的如此之贵,排队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在美国,文化人士或者高薪白领认为穿着没用过杀真菌剂和杀虫剂的棉花做的有机棉T恤是一种更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下班后,他们不会去麦当劳,而是去全食超市买点东西回家,或者就直接在那里的熟食店吃饭。全食超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把这种本来是边缘化的生活方式逐渐变成主流的生活方式,而它则以商业上的成功成为最大的赢家。

亚马逊之所以看重全食超市,首先,是基于全食超市正在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克罗格、沃尔玛等大商超也在抢夺有机食品市场,而全食超市的同店销售额不断下降。为此,全食超市不得不寻求更低售价。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商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期俨然已随风飘逝,收购“全食超市”表明亚马逊已调整思路。对于亚马逊而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自己重新启动一项新任务要更加事半功倍。显然,这种寻求线下合作伙伴,而不是自行开店的举措,已经成为了亚马逊的新思路。

亚马逊线下布局早有预谋

其实,此次收购全食超市,并不是亚马逊线下布局的起始,早在2014年,亚马逊就已展开 “亲自开店”的策略。2014年在纽约曼哈顿帝国大厦对面开了第一家实体零售店;2015年在西雅图开设第一家实体书店;去年美国购物节期间推出无人超市Amazon Go,同时提出一个四年计划:在未来要开设至少三个类似于Amazon Go的线下实体超市概念、两个大型超市,最终要开超过2000家规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而近期收购全食超市则让亚马逊一夜之间拥有了460多家门店,四年目标现已完成近四分之一。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当然,电商注资传统零售企业,并非亚马逊独有。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事件一:2017年2月,阿里巴巴与联华超市大股东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上海举行合作仪式。

事件二:5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宣布从易果生鲜手里购入联华超市18%的股份,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事件三:近日,新华联控股与阿里巴巴、云锋投资、红树林创业、民生资本、余杭产业基金等企业共同设立杭州瀚云新领股权合伙企业,全面布局投资新零售。设立杭州瀚云新领股权合伙企业总投资150亿元,第一期投资80亿元。新华联投资8亿元,占股5.34%;阿里巴巴投资15亿元。

《三国演义》中有: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表达的意思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正好比喻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商企业的关系。有目共睹,在传统零售业遭遇滑铁卢之际,传统零售企业需要注资盘活。那么,为何全球电商企业选择此时纷纷转投线下零售业务呢?究其原因,这里蕴藏着巨大商机。据eMarketer数据显示,去年全球零售额为22万亿美元,而电子商务零售仅占了1.9万亿美元,不到10%的比例。即使中国这样的电商行业高度发展的国家,电子商务零售额也才占了15%。所以,在此背景之下,二者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  编辑|徐冰莹,财华社财经编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