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遍地“不死鸟”,为何新都退连壳价值都没有

A股遍地“不死鸟”,为何新都退连壳价值都没有
2017年06月22日 19:50 港股解码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文|腾拓,香港财华社财经编辑。

2017年5月24日,新都退发布了“关于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公告表示公司股票于2017年5月24日进入退市整理期,期限为三十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17年7月6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个交易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新都退是2017年A股市场的第一只退市股,如过去市场中出现的退市标的一样。新都退走向退市的过程也是跌宕起伏,我们先从其近期走势来分析。

通过行情软件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在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前,ST新都在15个交易日走出了连续涨停板行情,停牌后,因该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所以于停牌期间筹划的以现金增资方式与广州某公司的重组事项宣布失败。

至此,该公司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随后股价一路下跌至出现17个跌停板,但在进入整理期的第18个交易日,新都退的退市剧情出现了反转,成交量开始放大并打开了其连续跌停的局面。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此前炒作ST新都重组预期时,有很多投机型机构大笔买入(这也是造成之前15连板行情的原因)而当新都确认退市。机构为了出货,就需要做大成交量,拉升股价做出所谓的“末世行情”。而市场中从不缺乏不明真相的群众,虽然该公司公告里已经明确写出了整理期过后深交所就会将其摘牌,但在临近退市的前夕仍出现了大笔的“博傻资金”买入。

二、回顾历史行情,很多ST公司在临近退市都出现过扭亏为盈的摘帽行情。特别是在17年的三月份,大批ST公司在年报业绩披露后盈利摘帽。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ST黑豹,由于年报预期向好。ST黑豹受到市场青睐,股价从9.41元/股一连18个涨停,直至摘帽最高价升至42.6元/股,由此引发了今年的ST股普涨行情。而类似的神话更不胜枚举,传颂较多的例子有暴涨近10倍的摘帽股协鑫集成。当市场出现过此类暴涨股后,投资者看待退市股时往往多了一层投机性,在成交量放大后出现赌博心理不难理解。

变壳难了,新都退为什么没有成为壳资源

在15年A股出现牛市之际,不少的中概股和H股因为在海外市场表现很差想要回归A股上市,而当时IPO的新政还未落实,既想抓住行情又能快速登录A股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借壳,于是一批半死不活的壳资源被爆炒。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世纪游轮购买巨人网络100%股权造成连续20个涨停板的例子。于此,st公司重组成壳也就变得尤其重要。

而为何新都退保壳没成功,原因之一是其能够提供的盈利能力的问题,新都退旗下高夫球场的物业租金主要收入为短期租约及其产生的增值服务,具有偶发性,被定义为非经常性损益。而其二跟监管层日趋渐紧的政策有一定关系,如上文所说作为一家连年亏损勉强存活于市场的壳资源在转移重组后便能暴涨,这对IPO和场内公司的估值会产生严重影响。

举个例子,目前申购新股被投资者戏称为抓彩票,而其言外之意既是买到就能赚钱。新股发行其估值本来就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在国际相对成熟的市场,新股入市下跌并不难见到。而在A股市场,我们看到入市的新股市值基本会翻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壳资源带来的传导效应。一个烂壳通过重组,市值就会翻几倍。而新股往往具有不错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那基本面良好,疯狂涨停在投资者心里就成了正常现象。而从IPO加速开始,从前的那种监管层不想让上市公司退市的政策改变了。IPO加快使壳资源在市场的优势慢慢减弱,加上未来将要实行的IPO注册制,壳的存在对于市场已经不那么重要。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在上个月的讲话中表现出了强硬态度,指出“达到退市条件的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虽然新都退在ST停牌期间为了重组保壳努力了两年,但谁让它踩在这个时间节点了呢。

文末,笔者想提醒各位投资者,目前的市场风格已从投机向价值投资转变。新都退这股别碰为好,与其买入被人称为“搏傻”,倒不如隔岸观火看其中机构“火烧屁股”呢。

■  编辑|徐冰莹,财华社财经编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