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是迟到还是晚来?

二次房改,是迟到还是晚来?
2017年12月12日 17:10 港股解码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明年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与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这是中国政府关于房地产发展的最新论调,并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瓶颈”关口,本着问题导向,从房地产这一关键领域着手,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与实体经济的良好对接,从而从更大格局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推动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增长的背后

从落后的物质文化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矛盾的转变,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在内部结构上的重大一跃。从19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释放红利,最终实现国有企业脱贫,中国经济在世界一枝独秀,到21世纪前20年中国房地产的崛起,完成国家资本的迅速积累,带动基建等设施突飞猛进,中国发展再一次引领世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过程中,增长的背后逻辑——国企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与房地产的投资拉动——所体现出的内在激励与外在刺激,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与可持续能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在实现成功脱贫,并形成规模巨大的社会优质资产,无疑也是今天我们面对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存量市场,进行深刻变革,并将其由资产泡沫转化为社会优良资产,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拖累社会发展的时代课题。相应的,1997年从泰国蔓延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随后波及中国香港的亚洲金融风暴,也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处置围绕以房地产为核心的金融风险的历史参照,实现“软着陆”的再次轮回。

毕竟,不管怎么说当下昂贵的房地产价格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也令在市场中进行自负盈亏的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市场主体面临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满足居民住房这一基本社会保障和企业生产廉价用房这一基础生产保障,让全社会轻装上阵,通过积极的智慧创造,推动社会持续进步,才是现代社会成熟与现代文明的重要表现,而房地产价格的畸高,无疑是人为地通过变相地抬高资产价格,最终拉高全社会的运营成本,实现一次集中的短期的迅速变现,这一短期行为虽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加速社会资本的集聚,实现财富积累,但长期看损伤整个社会持续运营的社会基础。

使命完成,房地产业的退出

近期,以大规模减税为标的的美国自里根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行动,标志着以激活市场,加强市场活力的“特朗普新政”正式推开亮相,也彰显了商人总统特朗普在强化市场建设上的魄力。

随后,日本、韩国纷纷跟进,在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变动上做足功课。

无论是美国引导的此次大规模减税,形成全球各大经济体陆续跟进,还是随后将开启的美国加息周期与缩表计划,引发全球资本流向变动,虽然目前尚不知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一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呈现出的世界结构性、系统性变动中将采取何种举措,但显然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危机,背后蕴藏着的就是机遇。

多年来,我们屡屡强调但始终收效甚微的改革领域,从政府机构,到红顶中介,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从教育、医疗、住房到能源、交通,从财政税费收支到资金使用效率,各领域存在的改革“硬骨头”,能够从此次全球减税、加息、缩表的契机中下重手,涉险滩,取得重大突破,甩掉多年的沉重包袱,实现一次市场出清,我们就换取了一次重新出发的新市场空间,迎来未来经济增长的社会基础。

我们的住房从曾经的福利分房到全面市场化,每次住房领域的重大调整都是一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化部署,作为1998年启动的房地产市场化举措,以应对当时国内经济低迷的态势,无疑以巨大的市场空间换来了中国经济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显示了决策的正确性。然而,时过境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已至今天尴尬的情境下,房地产作为领中国走出当时困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适时退出房地产作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经成熟,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衍生工具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支撑实体经济,形成新时期实体经济支撑、带动社会发展的新气象,并依托现有经济存量与未来经济增量形成的消费空间与消费实力,开启经济发展的“实体+消费”的双引擎,这样一种依靠实体带动社会发展动能的提升,进而带动居民财富增长,继而形成消费社会,最终呈现社会良性发展的格局,无疑彰显了一个社会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理念,而不是停留于过去为经济发展开辟发展渠道的狭隘思维。

■  作者|刘福生

■  编辑|徐冰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