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A股高估值会保持,Pre-IPO仍有不小机会

张文军:A股高估值会保持,Pre-IPO仍有不小机会
2017年11月14日 19:45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来源:读懂新三板

(ID:ddxinsanban)

文 | 李思维

△同创伟业 张文军

今年以来,截至11月3日,沪深两市共有382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IPO常态化,被认为是人民币创投的“最后的晚餐”。2017年6月,九鼎投资蔡蕾更是公开表示:“Pre-IPO已经过时。”

而过去几年中,这家已经登陆A股的私募曾以投资“Pre-IPO”项目著称。

但同创伟业张文军告诉读懂君,IPO常态化后,IPO所带来的差价并不会消失。

投资PRE-IPO,仍有不小机会

目前很流行一个观点,IPO常态化后,投资Pre-IPO的差价会越来越小。但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很多人说A股估值不合理,主要是拿A股的估值与海外市场做对比,认为估值应该下降。这是错误的。未来A股估值会怎么走,应该由人民币利率决定。

从历史水平来讲,目前人民币利率非常低,这才是导致A股整体估值较高的原因。未来会不会估值下调,与利率水平会不会上升有关。如果未来五年会有大的上浮,比如说利息比现在翻了一倍,股市的估值一定会下调。但现在,我看不到未来五年人民币的利率水平会有大幅上调的可能。

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又相对比较封闭,社会的储蓄率很高,钱不能拿到海外去大量投资,可投资的渠道不多。以前,你还可以投资房地产,现在房价很高,没有太大价值了。而第二个能够大规模容纳资本的地方,也就是股市。在这种前提下,大量的钱还是会进股市。所以我认为,至少未来5年内,有成长性好企业的估值仍然会维持很高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新股在20个交易日内,平均上涨倍数大概是8.11倍。这个估值是远远超过历史上新股发行的倍数。这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我仍然认为现在每年300-400的供求关系,仍然是需求很大的,因为资本量太大了。按照目前每年只有不到400的量来看,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了,如果维持400多支,大概5年才能达到供求的基本平衡。

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的审核要求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所以能够通过IPO审核的企业都非常优质。这个变化是我是从这一两年感受到的。

过去,可能形式上达到标准就可以,但现在实质上也必须保证。比如在规范性上,现在按新的标准,如果企业会计基础差的话,在财务规范化后,需要一段时间运行去验证效果;过去企业达到了过会的利润可能就能上,现在还得考量未来利润有没有维持或者增长的能力。所以,现在IPO能够成功的企业其实比以前要难很多了,能够上市的公司财务非常规范,业绩比较真实可靠。

所以在我看来,投资Pre-IPO,仍有不小机会

A股是个融资市场,新三板是个投资市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新三板是个很大的机会,因为以前是没有这种股权投资渠道的。

在我看来,A股就是个融资市场,不是个投资市场;而新三板则恰恰相反。

怎么理解呢?首先你得分清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买低卖高那叫投机,而投资是靠企业的成长来赚钱的,靠企业长期的分红以及盈利积累。

在90年代初没人愿意买卖股票的时候,政府大肆宣传,要公务员带头买卖,发展到今天,投资者的入市门槛非常低;反过来,上市企业的门槛就得非常高,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供求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使市场一直维持着高市盈率,就会吸引更多企业来上市,更多企业来市场上融资。

20多年来,A股市场的价格显著高于价值,真正的投资机会很难抓。即使有少数时期是例外,长期看来价格还是高于价值,你参与进这个市场,只是在玩投机 --- 高买然后期待更高价格卖出。但融资是非常容易的,股票一发行就被抢光了,所以说这是个融资的市场。

而新三板则恰恰相反。只要有钱,你有大把时间看三板上的股票,你有机会搜寻到价格低于价值的公司。这样的机会有很多,但只有成功的人拥有真正发现价值的能力。企业想要轻易在市场上融资,做定增,反而没有那么容易。

隐形冠军,怎么投?

2016年年初开始,我们主要在新三板投拟IPO项目,投资策略主要是选择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的要求是细分行业里排名第一第二,至少是前三名。

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按规模、行业地位等标准的定量化排名,有些是行业协会,有些是权威机构排出来的,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我们非常看重行业内,大家公认的好企业。这就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当然,也不是所有细分行业都值得投资。首先,要区分出这些细分行业的隐性行业,然后判断该行业未来的竞争情况。

拿新能源汽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格局最终并没有出现,但是大产业的细分领域格局已经形成。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除整车外,新能源电池最为重要。新能源电池里又分为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添加剂等等。这个行业一直都是很好的赛道,但今年来看,可能投资机会已经过去,因为行业太细分,市场容纳资金有限,在细分行业做大的企业,对别的企业会产生排斥作用。

而投资归根到底,投的是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需要优秀的团队来管理。

简单来说,团队一定要有战斗力,要有朝气,有激情和事业心。要想把企业做大,不断地在行业里追求上进,壮大之后甚至去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等等。

这听起来很虚,其实你是能实地感受到的。按我多年的投资经验,看的案例多了,到企业去待上两三天,与团队的人充分沟通,基本就能把握管理团队的风格,知道他们能不能成。

再往后就是管理团队的水平。这是企业在其细分领域内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这不是感性的判断,是实地可以看到的。

首先,团队一定要有战斗力,要有朝气,想要把企业做大,愿意与投资团队保持密切的交流。

另一点,就是企业对规范化的态度。简单来看,规范的过程,就是请一个保荐机构,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每个步骤都规范了,那就好了。但实际上每一个规范的步骤,都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最基本的,企业给每个员工买五险一金,你愿意买,那你得给每个员工掏钱。掏的钱多了,发展业务的资金就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如果管理团队真的有远大的理想,想让整个公司上个台阶,你就得去做这些事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