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内吸金近30亿,无人货架火到没边!

几个月内吸金近30亿,无人货架火到没边!
2017年12月13日 17:15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

来源:创业资本汇

(ID:chuangyzbh)

作者:证券时报 张国锋

今年创业投资哪个主题最热?新零售!

新零售里边哪个细分领域最火?无人零售!

这不,昨日,又一个办公室无人货架玩家小e微店宣布获得融资。据悉,小e微店在今年10月已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自觉资本、海控资本,同时还获得海南省政府以及中关村管委会支持。加上这一宗之后,近几个月内,无人货架领域公开的融资数额已经接近30亿元,毫无疑问成为今年一大风口。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e微店业务从2016年9月上线,曾于2015年6月获得天使轮融资,2016年8月获得A轮融资,目前总融资数额已接近4亿元。截至目前,小e微店已经覆盖10余个城市,运营货架数量达到5000多个,日销订单峰值突破20万。

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只是单纯卖货,整个无人货架市场只有500亿元。在他看来,小e微店更大的价值,是将无人货架作为新渠道,未来做到商品与消费场景之间的信息流传递。他认为,当数据量足够大时,碎片化的用户信息就能被整合,并与商业信息打通,为厂商的商品渠道、市场营销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与其他只专注于扩大货架数量的玩家不同,荣光介绍,小e微店的一大特点是只入驻100人以上的公司,也就是头部客户。之所以这样限定,荣光表示,是因为小e微店看中的不是点位数量,而是单个点位的质量和盈利能力。

作为毫无疑问的今年一大风口,无人货架领域在近几个月公开的融资数据已经接近30亿元。今年以来,包括猩便利、果小美、领蛙等头部玩家纷纷宣布获得融资,且融资数额均不小。例如猩便利在天使轮就融得过亿数额,果小美在数月内完成从天使轮到C轮融资,且C轮融资数额超过5亿元。在这些企业背后,不乏IDG资本、真格基金、元璟资本等多个知名创投机构。

除了创业者看好外,巨头们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用行动表示了一切。今年以来,包括顺丰、京东、阿里、饿了么等巨头先后宣布进入无人货架领域,并且在线下都投入了自己的产品。在业内看来,新零售对团队的要求是极其高的,扎实的供应链、系统、数据能力才是核心。而这些正是巨头相对创业公司来说,最大的优势。此外,巨头在数据量和技术上也都具备先天优势,这让行业内的创业玩家们感到压力山大。

政策方面,无人零售行业有望获得支持。今年9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无人值守商店是商贸流通领域从需求侧的角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益尝试,能更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而为了鼓励相关业态,商务部还将适时发布《零售业技术创新框架》和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广大零售企业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货架之所以能够火起来,主要是因为其在零售前端,不需要人员配备,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而在租金方面,发展初期很多无人货架进入办公室的场租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无,这让无人货架相比其他零售细分领域在人力和租金方面都有成本优势。

从需求端看,办公室是个高频的线下流量入口,而且完全被动,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流量获取成本。在投资人看来,办公室里的无人货架不仅局限于一个小空间,而是代表了一个新的零售入口,其背后不仅可以触及到更大的零售市场,而且是一个离消费需求更近、更有黏性的流量入口。“无人货架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流量入口,以无人货架为代表的新零售赛道,无疑是鲜有的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平台性大机会。”该受访人士说。

天图投资合伙人汤志敏坦言,现在无人零售领域的创业投资,不少是跑马圈地的,大部分的创业者原来都是通过电商、地推、团购等领域出来的,而有的投资团队也愿意投资他们。“核心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场景需要,说白了消费者在办公室里面到底消费什么,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其次,在满足的同时,是不是最终能赚钱?能够持续?这又牵扯到企业本身选品的问题,即在达到消费者需求、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能够低成本获得毛利。”

汤志敏判断,无人货架的跑道肯定很大,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当中会经历大浪淘沙。“从投资的角度或者创业者的角度,都面临着未知数。”

创享投资创始合伙人贾珂曾公开指出,无人货架最大的问题是损耗率的问题,损耗率是无可避免的问题。从道德来约束,其实并不是企业正常经营的角度,后续会涉及到一些追责问题;从不同的载体来说,其实无人货架在损耗率是没有办法从逻辑上接近无人售货机的,它本质上并不能创造更多新的流量。

贾珂认为,无人货架到最后90%应该是被大公司收购的,毫无疑问。

也有投资人指出,无论是无人便利店还是无人货架,其首先必须满足高频发生的基础民生需求,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即便是巨头布局无人零售,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用户体验,节省排队时间,让大家更方便地购物。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在过渡期用过渡的方法快速占领市场还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即能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又能解决技术尚未落地时的诸多难题,一味追求无人只能是不停地栽跟头,而且最后能不能飞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多重信号显示领域被看好业内观点有争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