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造血”功能 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加强科技“造血”功能 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2017年11月21日 10:22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自金融进入4.0阶段,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金融业态转型与升级。

随着大数据、模型算法、区块链等在金融领域落地及应用,借款人获取资金所付出成本越来越低,有效地改善了金融服务成本结构。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激发传统金融机构活力,成为深化金融体系变革,补齐金融服务短板的重要推动力。

“任何金融创新必须以保持社会总资产作为根本目的,这是金融创新的前提。另外,我们要相信金融有充分能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日前,捷越联合创始人王晓婷在第八届财新峰会上表示。

今年以来,“一行三会”多次对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集中整治。特别是2017 年 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三项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为平台撑起最安全的保护伞?如何能更好的改善金融服务成本结构?成为摆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一步发展的一道“难关”。

践行普惠金融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在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其中更多得益于科技创新。

同时,在由“输血”变为“造血”的过程中,金融科技成为解决传统金融痛点关键。

2006年联合国将普惠金融定义为“包容性金融”,即服务所有客群和所有人的金融,具备四个特点:可触达性、可负担性、丰富性、多样性。

在触达层面上,真正推动普惠金融的“惠”下沉,服务好社会最重要一点就是科技。

王晓婷表示,传统银行无法惠及全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物理网点以及人员的成本,二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对于客户、信用、借贷等认知的不足。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打破了这个困局。

首先,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实现远程的物理网点的搭建,不再要求用户必须面对面办理业务,同时银行也不必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贷款方面,通过对face++、弱变量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可有效判断借款人所处的社会阶段,以及还款的意愿与能力。

其次,原有征信体系教育是空白的,许多用户对银行的认知相对浅薄。近两年,科技教育的兴起,使得用户的适应度越来愈强。

有效控制中介成本

对于金融科技,或者是互联网金融来说,“利”关键在于通过金融科技有效改变金融服务的成本结构。

信息中介服务不仅仅是撮合交易,在这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监管、产品包装、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有效触达用户等等。

而解决这些问题途径是利用金融科技有效控制中介成本。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须利用科技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

以捷越联合为例,对于白户,传统银行不给授信客户,平台用了大量弱变量解决问题。其中,基本弱变量大概有三百个,如果额度授信到后面再续贷客户,获取弱变量会到五百个甚至更多。

王晓婷指出,贷中监控管理是当前金融行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判断一个客户好坏的重要环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可以获取并分析借款客户的行为数据,例如客户借款后其行为轨迹是否发生变化、购物地址是否有更改、客户在其贷款周期内是否还在其他平台拿到同样贷款,而这些都是判断客户好坏的重要参考依据。

总而言之,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先进技术基础上,捷越联合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提升风控水平和信息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长尾人群的不同需求,平台将量身为其打造专属融资产品、理财产品,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用户财富安全稳步增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