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集体发力二维码支付,搭支付宝和微信扫码的便车

银行集体发力二维码支付,搭支付宝和微信扫码的便车
2017年02月23日 20:57 支付头条

近期,不少商业银行越来越钟情于扫码支付。尽管暂时还难以撼动移动支付的基本格局,但从市场反应来看,银行系二维码支付面世以来,正受到越来越多商户和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消费者来说,吃饭、逛街、购物之后,扫码就能付款,也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结账时的习惯做法。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二维码支付领域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开始奋起直追,发力二维码支付,拼抢移动支付不得不说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在屈臣氏发现,该行于2016年7月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的移动支付产品——工行二维码支付发展势头强劲,在屈臣氏购物首单满50减20。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可受理工行二维码支付的各类商户已达150余万户,工行作为国有大行已经初步搭建起了安全高效的支付网络。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在扫码支付的背后,不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体量巨大的实体商铺;这些商铺的交易流水,可以转化为信用数据,对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意义重大。

事实上,自2011年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将二维码支付引入支付领域后,因其使用便捷、对支付环境门槛低等特点,迅速流行起来。

然而不久之后,对二维码支付安全性的担忧就蔓延开来。董希淼表示,当时从技术层面来看,大部分二维码支付软件缺乏识别与拦截恶意网站的功能,安全漏洞和隐患较多。

正因如此,2014年3月,二维码支付曾被央行紧急叫停。央行认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同时,有关技术及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此后,央行一方面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另一方面也未堵死扫码支付探索之路。

2016年8月,央行牵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发 《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在规范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经营行为的同时,也意味着一度被叫停的银行系二维码支付门槛被放开。

而在2016年6月,工行就挂牌成立了商户发展中心,大力发展支付业务,并于7月在业内首家推出了工行二维码支付产品,这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发力二维码支付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建行等也进军二维码以及人脸识别支付等领域。

目前,除了五家大型银行之外,包括邮储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开始陆续支持二维码转账支付。此外,支付宝、微信等机构的二维码支付相关业务一直以来并没有停止,在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合计占到九成左右,已经形成“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董希淼认为,未来,移动支付市场“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可能会有所改变。

银行为什么会越来越钟情于二维码支付呢?

对此,董希淼表示,二维码支付尽管目前是立足小支付、微支付领域,但消费场景既覆盖大酒店、大卖场、大百货这样的“大动脉”,又密集延伸至便利店、加油站、咖啡厅、快餐店这些“毛细血管”,未来一定会将金融服务触角广布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

此外,在降低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发展普惠金融方面,银行大力发展二维码支付也有更深远的意义。

在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二维码支付的先发优势的前提下,银行二维码支付能否后来居上呢?

董希淼认为,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看重业务规范、风控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优势明显,加上具有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银行系”二维码支付产品的竞争力不容小觑。以工商银行为例,据了解,工行二维码支付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采取即时需求、即时响应、即时解决的新型服务模式,给客户提供便捷、安全、通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新金融服务。在便捷性方面,客户只需持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依托已有银行卡提前注册并登录工行融e联、融e行等APP,身份信息验证无误后即可开通二维码支付,在支付过程中无需输入手机号、银行卡账户、验证码等信息,真正实现一键支付,提升了支付效率。

“银行系二维码支付更多的优势是在安全性上。一是银行系的二维码支付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账户,而不是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因此,并没有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风险。二是此前用于‘云闪付’的Token(令牌)技术,将会用于银行系的二维码支付。Token(令牌)技术,可以通过对卡号变异处理、隐藏真实卡号信息、设置单笔和日累计交易限额、7×24小时实时监控干预、大额交易验证等安全控制措施,全程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可确保账户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降低。”董希淼表示。

了解更多金融行业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支付百科

ID:PayPedia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