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来临!银行理财产品还靠谱吗?

大资管来临!银行理财产品还靠谱吗?
2017年02月28日 11:45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veekn365)

繁忙的一天下午,小白正在安静地写文章,静悄悄地……突然一陈铃声响来,拿起手机,对方说“您好,请问您小白先生么?我行正在新推出XX理财产品,收益率是4.3%,您有兴趣了解么?”

瞬间小白既欣喜又犹豫,想想银行由国家信用“背书”,可信度非常之高,不信银行还能信谁?而且4.3%的收益率比一年期定期存款高得多,“低风险,高收益”这么大的诱惑力何不放手一试?

但话虽如此,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4.3%的收益率是不是隐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呵呵,小白不由分说这时候一定要弄个明白。——首先要知道的是:

一、银行用我的钱都干嘛去了?

首先小白要跟你说,银行没有“印钞机”,自已不能钱生钱!为了支付给我们利息它必须把我们的钱投资到更高收益的地方。投资到哪里?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表内,简单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吸引我们的存款,然后贷款给有需要的企业(比如国企、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等)获得利息差;另外一种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基金一样,我们把钱交给银行打理,银行通过大资金运作的模式投资到债券、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等资产。

上面就是2016 上半年(全年的还没发布)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情况图,通过图有没有发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渠道非常之广?但实际上债券、银行存款、非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三大类资产占比 74.70%),其他的占比并不是很高。

银行用我们的钱投资情况是这样的:

1、债券(40.42%):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信用债(如企业债)等。没有确切数据说明它们的收益率到底有多高,但是一般认为应该不高于4%!

2、现金及银行存款(17.74%):比如三个月、半年期、一年期银行存款等,对于银行存款大家就很熟悉了,其中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也仅1.5%左右。

3、非标准化债权资产(16.54%):什么是非标准化债权?很多读者可能还不知道,小白在这里解释一下:

要知道一些实力强悍的企业(比如国企、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所买卖它们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就是标准化债权。反之就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这下子明白了吧?

银行用我们的钱主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以下几类:

A、信托贷款:借钱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用银行的钱给他们客户发放贷款;

B、应收账款收益权:简单说是用我们的钱买下信托公司的投资产品,获得收益;

C、委托债权投资:公开说法是由于债权投资在中国大陆境内是受限制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委托银行方发起一个债权投资产品,从而达到合法性,这个在中国上市公司中较为常见。

对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收益率市场上也没有给出一致的说法,不过小白认为由于信托理财的收益在6.8%左右,所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收益率应该相差无异6.8%。

说到了这里很多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三大类资产中债券(40.42%)收益不到4%,现金及银行存款(17.74%)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仅1.5%,非标准化债权资产(16.54%)收益率6.8%左右,这个虽然高但是占的比例不高。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向我们提供4.2%收益率,而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却是4%都不到。再加上各种人工、机器、办公等费用,银行不是做亏本的买卖吗?

二、银行理财高收益的“套路”

要知道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救世主”,他自己也不傻,银行能够给我们提供“高收益”,它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山人自有妙计,他们所谓的绝招无非是两点。

第一、银信合作或者银证合作,也就是说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或者和证券公司合作,说到证券公司大家都明白,那么什么是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其实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基金公司差不多,工作原理是一样的:“有钱人”(最少投资100万)通过契约或者遗嘱的形式把钱交给信托公司打理,最后赚的钱归这位“有钱人”或者他指定的受益人所有。

小白在这里大致构思了一下银信合作的“套路”:XX信托公司发行了1亿元,收益率是8%的信托产品,这个1亿元谁来买,普通人可吼不住,但银行行,它有钱,它们买下了1亿元的项目,然后银行把它拆分成N个收益率为4.2%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人,赚取了3.8%的差价。

所有人都知道,银行在征信方面是很NB的,谁谁是“土豪”,谁谁欠了我多少钱没还,银行了然于心,他们通过这种信息收益和客户资源把你引导去买他的理财产品,赚取了差价是稳当当的买卖。

第二:期限错配,不明白吧?这和普遍人的经历是一样的,例如你租一个房子,房东规定你在每月10号之前上交当月房租,但是你的工资却是12号才发,导致时间不对称,这就是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可以说是银行最大的毛病,虽然说监管层三申五令地警告风险,但是在巨大的诱惑力下仍然屡禁不止,银行期限错配模式大致是这样:

YY银行发行6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的理财产品,筹集到1亿的资金,然后YY银行用这1亿的资金投资到期限为2年,年化收益率为7%的项目,这就是银行的期限错配。

说到这大家都看到了,期限错配最大的问题什么?我们短期(6个月)的钱是投资到期限长(24个月)的项目,要想这个项目顺利就需要最少发行4期(24÷6)的短期产品,但是问题来了,这当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发行短期产品不顺利怎么办,是的,很容易造成流动性危机或者资金链断层。

很多读者感到困惑,即使银行理财存在上面两个风险,为什么过去我们的收益率还是能得到保障呢?小白要告诉你,银行是一个机构信誉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誉就没人敢去那去存钱,为了维护它的信誉它承诺的事情就必需做到,以前它承诺给客户4%的收益即使达不到,也会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自有资金去弥补,这就是专业人士所说的刚性兑付。

不过恰恰在这时,网络上流传了这样一则新闻,说一行三会联合起草整个资管行业新规(讨论稿),话中的意思就是要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不再为客户资金兜底,这样一来银行理财还是“无风险产品”吗?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veekn365)原创文章。欢迎关 注交流!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白读财经(ID:veekn365)

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财经文章,这里有最有用的理财知识。关 注小白,给你看得懂的财经解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