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水,牛市来了?

央行放水,牛市来了?
2017年10月10日 09:29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国庆后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了久违的大涨!

早间,三大股指双双高开,沪指一举跳过3400点,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遗憾的是到了下午,资金追高意愿不强,前期获利盘高位套现,指数冲高回落,收盘指数涨幅收窄至0.76%。

分市场来看,深圳的两个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比上证指数强得多,这两个指数偏中小盘股,资金有向小盘腾挪的态势。

板块方面,早盘汽车、银行板块领涨大盘,但是到了后来,银行板块跌出涨幅前20名,大盘随即冲高回落,大跌眼镜。

早晨的高开,和两大利好有关:

一是央行降准超预期。国庆前夕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小白以前和大家说过,定向降准是一种常规操作,除了向符合条件的银行撒出一些钱,没有太多可以解读的。但这次央行定向幅度大大超出预期,定向降准覆盖了超过90%以上的银行,再加上一些符合特别标准的银行还可以获得1.5%幅度的降准(正常来说每1次降准幅度是0.5%左右),也就是说这部分银行可以获得降准3次的待遇。

这个利好来得太突然,那个时候又刚好休市,市场还没来得及表现,最终国庆后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了久违的大涨!

二是全球股市全面开花。10月5日,作为美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一环,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4.1万亿美元的政府财政预算案,正式迈出了特朗普政府税收改革方案在国会的第一步。美股中标普和道指经历了八连涨和七连涨;日本股市创下两年新高;受外围因素和内地降准影响,内地在香港上市的银行股和内房股大涨,港股创十年收盘新高。

有的人开始问了,那么多利好,为什么指数仍然冲高回落?

其实这是A股受利好刺激的正常反映,在超预期的利好来临时,已经持股的人不肯卖,想买的人买不到,最后跳空高开,到了后来,指数上涨的高位后,前期获利盘开始出逃,高位套现,最终冲高回落,以小白长期的市场观察结果,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大家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定向降准到2018年才会实现,在此之前它对市场资金面不会有实质影响。正因为如此,今天传出消息,央行向部分银行就MLF询量,有可能在本周五向市场撒钱。

所以,今天股市的上涨,主要是市场基于对未来政策的预期,预期货币政策会宽松,央妈会给钱,大家炒作的纯粹是一个预期,如果未来预期不足或发生变化,那么今天的涨幅随时被回吞。

那么未来货币政策会改变吗?

有的人说,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原本就非常高,大型金融机构16.50%,这意味着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有16.50%被锁定在央行账户里不能流通,而美国2017年的准备金才是3.25%,下调存款准备金是顺应市场化的需求,没必要大惊小怪。

小白认为这样的理解是很片面的,中国的存款准备金高是事实,但在特殊时间下降准容易给市场发出错误的信号(降准的信号等同降息),目前是控房价和去杠杆,贸然降准容易引发资产价格反弹。

货币政策是国家政策,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本次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改变,但他却体现了央行护经济的意味,在中国护经济其实也是护市。

现在非金融机构在银行存款大约是150万亿,央行全面降准一次(0.5%)大约可以释放7500亿流动性,流动性是银行可以动用的资金,但流动性不等于M2(所有的钱),如果计算M2,放出的钱则高达数万亿,这部分钱肯定有部分进入股市、楼市。

有钱股市会上涨,大家都认为会这样,其实那还不够,差什么?差的是赚钱效应、差是的政策。什么是赚钱效应?就是大家买了股票,赚的钱比损的钱多,然而你来算算,下半年开始股市虽然上涨,但是总的来说你应该还是亏钱的吧,这并不是赚钱效应。

而政策呢,有的认为一个慢牛行情符合政策导向,因为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输血,如果是在发达国家可以做得到,但在中国注册制没有实施的情况下,股市的上涨只是为大股东、主力提供套利的空间。

真实能为实体经济输血只有是IPO,但这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即不会大涨大跌。

从市场结构来说,受到上半年经济的向好,估值偏低,前期周期板块和漂亮50带领大盘走出一波行情,随着涨幅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显现,大盘股可挖掘的空间越来越少,资金转向中小创,这或许给中小盘提供短暂的机会,但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原本估值就偏高,这样一来会让泡沫越做越大,不利于防风险。

因此对于股市,在央行尚未降准之前,小白一直维持股市在2900-3400点附近震荡观点不变,现在央行超预期降准,存在预期差,小白最新结论仍然偏谨慎,预计今年仍不会超出小白上限的100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