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放大招,正式反击北京、上海

深圳放大招,正式反击北京、上海
2017年10月13日 09:38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在蛰伏多年后,深圳终于决定对北京、上海奋起反击!

《深圳特区报》、《证券日报》报道称,深圳市即将发布《深圳市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

《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大型金融机构落户的奖励,鼓励金融总部企业持续增资,对新注册设立的金融企业总部,各档奖励金额如下:

实收资本达到10亿元(含)的,给予20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实收资本超过10亿元以上的,超过部分每增加1亿元增加100万元的奖励,单个企业一次性落户奖励累计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

对在深圳新注册设立的财务公司、村镇银行也设立了各档奖励,其中,实收资本达到5亿元(含)以上的,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有的读者要问了,这算什么奋起反击?

其实如果你对深圳研究得够细,这里面的学问大得很。在很多人眼里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理解是房价高,2016年之前,没有人怀疑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地位。2016年房地产牛市,广深房价涨幅天差地别,广州差点被挤出一线城市,而深圳却一跃成为与北京、上海并驾齐驱的“三雄”。

然而“成也房价、败也房价”,进入2017年房地产入冬,股权之争落幕、创业板全面调整,人们津津乐道的深圳故事似乎淡出视野。而它的对手北京、上海却继续翩然起舞。北京正在酝酿全国行政最高级别的“中央政务区”、在“科技十三五”规模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给了北京、上海,而深圳……。

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金融、科技之间的较量。比如纽约、伦敦和东京这些老牌的发达城市,坐拥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金融业极其发达,纵观这些城市的发展史,金融、科技无疑成为其中的发动机。

一般用金融业增加值来衡量金融的发达程度,它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金融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被称为金融领域的GDP。过去几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下降。

上表是2011年到2016年北上深金融业增加值情况表,从表中可以得出3点信息:

1、2016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最大(4763亿),且增速最快,符合全球金融中心的定位;

2、北京虽然不是金融中心,但金融业相达发达,仅次于上海;

3、金融虽然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但金融增加值远不及北京、上海,且有被拉大的趋势。

近年深圳金融业增速放慢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上海被国家冠以金融中心,受到特殊关照,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抢占了历史先机,比如实行金融改革,开展跨境金融等;

2、新三板从深圳撤离到北京,拉大了两地的金融差距。

这也很正常,北京上海拥有种种头衔,北京是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深圳则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分别被北京、上海拿走,所以如果拼从国家拿到的实惠,深圳自然斗不过,深圳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靠自己。

深圳新政提出加大对大型金融机构落户的奖励,鼓励金融总部企业持续增资,相信可以增加金融企业落户的积极性,弥足金融方面的相对劣势。根据券商中国统计的数据显示:

截至3月末,深圳全市分行级以上金融机构404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174家。具体金融机构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3月末,深圳共有保险法人机构25家(含筹建),证券公司共20家,基金管理公司26家,期货公司13家。

金融业总资产12.8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7.9万亿元,占比61.7%;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3.6万亿元,占比28.1%;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1.3万亿元,占比10.2%。

理论上金融机构增加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影响会立竿见影,其实也很简单,央行把一笔钱以2.5%的利率借给银行A→银行A以3%的利率卖给信托B→信托B以3.5%的利率借给券商C,券商C再以更高的利率卖给D……。层层之间的差价实际上就是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后变成金融业增加值。

深圳的目标是缩小金融、科创方面与北上的差距,发挥开放方面的优势,PK北上。毕竟在前者关起门来控制人口的时候,深圳却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纳各方人才,只要你有本科学历,在深圳落户几乎都不是问题。

当然由于北京、上海分别占据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单独某个中心超过前者已经相当困难,不过由于深圳的科创、金融实力都不弱,发展较为均衡,如果以金融+科技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深圳或有朝一日能超越北上。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