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炒股总是亏钱?一个哲理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你炒股总是亏钱?一个哲理告诉你答案!
2017年10月16日 09:47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10月9日下午,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奖项用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说到行为经济学,其实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但作为一门学科而言,它的范围比较广,同时又很神秘,因为生活中每个人的举动都有可能是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必然与行为经济学紧密相连,就好比你工作时午休,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做更多的事,拿更高的薪水。那么,这行为经济学到底是什么来头?它又藏在我们生活中哪些角落呢?

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可以说是经济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结合体。此次塞勒的主要成果在于批判了传统经济学中对人的经济行为的理性假设,他以实例和数学证明了人的非理性经济行为总是存在的。而他的理论,基本可以总结为三大关键词: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自制力缺乏。所以,今天小白就从这三大关键词说起。

有限理性。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有限理性的解读,但大多都不知其所云,其实他们道理很简单:他根本就不想让你弄明白。小白不求高大上,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小白有个北京的朋友找工作时,拿到了两个offer,一份是自己喜欢的工作A,10k;另一份与自己期望的工作有偏差,暂且叫工作B,但是薪水12k。

这时他纠结地问我:我该选哪个?

我问他:你觉得哪份工作更有发展空间呢?

他说是A。我立马回答他:那就去A啊!

可这时他反而开始犹豫不决了。我想,他肯定纠结于两个问题:

1、去了A,总感觉自己每个月都亏了2000块。

2、去了B,使得职业生涯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最后,他还是选择去了B,可干了3个来月就辞职了。

小白想说的是,这就是有限理性的表现,或者说是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怎么说呢?先从它的定义开刀:人们在作决定时,会通过建立多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来简化经济决策,同时倾向于狭隘地考虑单个决定的后果,而不是考虑整体效果。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拥有某件物品时会比没有时更看重其价值。

是不是觉得有点柳暗花明了?这位朋友为什么会“狭隘地考虑单个决定的后果,而不是考虑整体效果”呢?正是因为他有两种选择。假如它的期望月薪是13k,去掉B的offer,他或许对于A的10k仍有点不满意,但最终可能仍然会选择去A,但如果多了B,心里就有个疙瘩了。相反,去掉A的offer,本来B的offer吸引力一般般,可是多了A(比它少2000),B反而更具有“吸引力”,最终导致小白的这位朋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就是有限理性影响决策时的表现。

再举个例子,特朗普希望国会通过它仅一张A4纸的减税计划,中产阶级能少缴一些税,本来还挺支持的,但得知减税后,富人和他们旗下的公司能少缴更多税时,中产阶级立马翻脸投反对票。因为他们心里不平衡,宁愿自己不得,也别想让你得的更多。

换成投资,其实也是一样。有些媒体把有限理性等同于不愿在熊市割肉,小白认为只对了一半,怎么说呢?因为它还存在着投资者不愿割肉是因为看好未来行情的理性判断的因素。

另一方面,像我们平时炒股喜欢追涨,其实也是受到了外界刺激,隔壁小李啥事没干就赚了1000,我不能落后啊,这种想法最后导致我们违背了本身设定好的期望止盈点。所以,塞勒说的确实没错,我们处在一个客观的环境中,就有各种客观因素,也就是非理性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而他证伪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希望人们注意到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从而做出相对更理性的决策。

社会偏好。这国庆刚过,想必大家一定忍受了旅游景点人山人海之苦。但你会发现,全国很多景点已经开始实行淡旺季差别票价了。国庆期间可能因为人多涨价几十块钱,但大家都能理解:第一,国庆旅游就是为了图开心,赚钱也是为了玩的开心,多花几十块也不亏;第二,旺季涨价也能理解,毕竟景点人流这么多,需要更多的维护费和人力成本。但是,99.9%的游客却对景点高的离谱的消费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些不良商家,就像塞勒理论所讲,他们涨价并不是因为成本上升,而是需求增加。人越多,他就越涨价,没别的意思,就是想坑你。

说到这,小白又想起了德国的工业4.0。德国人就说了,谁说大家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我偏不生产,我们就生产成本高昂但质量好的产品。其实,德国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100个人用了质量一般的东西,坏了之后就扔掉了,可能不会再次购买;而如果质量好的话,消费者会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或许后者的消费群体多达几万人甚至更多。

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欢迎关注)认为,消费者之所以能够偏好德国的产品,是因为它质量好的原因是成本高昂,最终消费者也就接受了高价格。

反过头来,咱们来看个反例:如今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发达,比如我们身边的电风扇,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咱们的纳凉神器。电风扇本身机械原理没变,但原来的铁叶片、底座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塑料壳。就电风扇本身来说,制造成本肯定降低了(原材料便宜了,工艺技术提高了),但假设价格没变,其实它已经变相地涨价了很多(不考虑通胀)。人们肯定是不满的,但最终为什么却都妥协了呢?因为无数个求职者都在倒逼着企业涨工资,像现在的京沪深,没有7,8k起步,根本招不到人。工资涨了,相对电风扇变相涨价来说自然也就能接受了。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人的社会偏好,就像塞勒理论所说:人们在作决定时不仅出于趋利心理,还会考虑社会公平。想涨工资是趋利因素,但得知公司楼下餐馆的盖浇饭也因为店租上涨而涨价,我也就放心了。(这心态.....)

自制力缺乏。看到这标题,读者也就放心了:估计挺好理解的。没错,就是缺乏自制力嘛!国庆8天长假来临前,很多人肯定制定了完美的旅游计划、读书计划、健身计划等等,但真正实行的肯定是少数,包括小白自己也是一样:带了一本书打算在火车上看,回老家走亲戚没事儿的时候看。可到了火车上,躺着,坐着,吃泡面,斗地主,看电影,刷微博.....哪怕发呆听歌,但就是不看书。那本《特朗普自传》等到8天后回到深圳,才翻开看了一眼引言。(大家千万不要学我)

于是塞勒就用自制力缺乏理论来试图解决“打算国庆看书”和“国庆聚会唱k”之间的矛盾。换成投资也是一样,比如你在炒股时突然赚了10000块,或许你今晚会去西餐厅花个几百块犒劳一下自己;但如果你哪怕亏了5000块,你可能就会每天上下班为了省点交通费而挤地铁。而塞勒为了不让你过度消费(小白并不认为去西餐厅吃饭是过度消费,只是举例需要),想出了一种叫“助推”的方法,像商家经常玩的每消费一笔即可为贫困山区捐助一分钱,如果把给山区捐助一分钱变成为自己储蓄一分钱,或许会刺激更多的潜在消费,小白认为这就是个塞勒口中典型的“助推”方法,这比起国家的强制储蓄政策,如缴纳养老金,效果会更好些。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