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每年印那么多钱,为什么物价还是这么低?

央行每年印那么多钱,为什么物价还是这么低?
2017年10月17日 09:31 小白读财经

文/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1.6%,连续8个月低于2%,1-9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5%;PPI同比6.9%,创出半年新高。

CPI和PPI都主要通胀指标,但CPI与我们的生活、消费更密切,反映的是食品烟酒、衣着、房租、服务品等价格表现,你每天去逛菜市场、超市、理发等感受到的价格变化其实都反应在CPI上,今年年初至今,CPI始终在低位徘徊(不过2%),最低的在2月份仅有0.8%。

与物价相对应的另一头则是货币供应数量,货币超发,意味着人民币购买力弱,物价上涨。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9.2%,有的人说这个数值相比过去两位数的增长而言是非常低的,事实是这样吗?

小白的理解是今年“印钞”速度确实在放慢,但速度仍然不低,就好比我们开着一辆车在路上奔驰,原来的速度是120km/h,现在是100km/h,只是稍稍换了一下档而已。客观的来计算,随着支付宝、财富通等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兴起,M2越来越难以衡量社会上的总资金量。

小白在9月19日《“钱”的定义正发生重大变化!99%的人被蒙在鼓里》一文中说过(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目前大约有20%的钱尚未被M2统计覆盖,以2016年为例,当年M2同比增长为11.3%,然而信用总量为代表的社会总货币量却增长16.5%,也就是我们仍然低估了央行的印钞速度。

如果我们假定2017年的“印钞”速度仍然16.5%,CPI保持1-9月份平均水平1.5%不变,那么这将意味着货币和物价增速发生背离。

怎么说呢?

1、一般情况下:印钞的速度≈GDP增速+房价涨幅+物价涨幅;

2、二季度中国GDP增长6.9%;

3、上面两点告诉我们,剔除了GDP速度(16.5%-6.9%),房价涨幅+物价涨幅高达9.6%。房价方面呢,不考虑个别地区的涨幅,就全国层面来说,调控期内2017年的房价总体是微幅,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假定今年房价涨幅达到2%,剔除后理论上2017年的物价涨幅会达到7.6%!

天呐,这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相差也太大了吧!是统计失真?还是小白的算法有误?

我认为统计局的数据固然不全面,小白的算法也有误差,但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下面3点:

1、真实的通胀被掩盖

首先是真实的通胀被我们掩盖,9月份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6.9%,也就是说作为通胀的两面镜子,在CPI低位徘徊的同时,PPI仍然高增。PPI是生产者价格指数,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主要衡量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以及生产品的出厂价格,这当中只囊括了少量的生活资料(食品、衣着、日用品等)。

PPI上升会反映到企业的运营成本上,但由于只涵盖了少量的生活资料(25%左右)价格走势,对普通居民的影响不大。也就是说真实的通胀实际上不低,只不过原材料和出厂品价格的上涨被企业消化。

2、货币的低效利用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假如社会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小白,另一个是小黑,小白有一台印钞机,一天能印1块钱,10天能印10块钱;小黑养了1只老母鸡,一天能下1个蛋,10天能下10个蛋。如果我们把印钞机和老母鸡的价值撇开不算,那么10天后小白的10块钱可以买下小黑的10个蛋。即:

A、小白的10块钱=小黑10个鸡蛋

现在问题来了,天上突然掉下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老王,假如想买鸡蛋的不是小白而是老王,但老王手里又没钱,于是他向小白借钱,可是借钱哪是这么容易的!老王刚来谁都不认识谁,干嘛给你借钱?

虽然小白很有社会责任感,但毕竟是涉及到钱的问题,对你的背景总要调查一下吧!你是石头蹦出来的?还是女娲造的?

在10天时间里,小白花了2天时间给老王作调查,8天时间印钱,因为调查的耽误最后老王只能借到8块钱,而小黑的老母鸡却连下10天的蛋。于是:

B、老王的8块钱=小黑10个鸡蛋

由于老王的加入,最终A中的1个鸡蛋值1块钱,然而B中的1个鸡蛋只能卖到0.8块,物价下跌啦!

原因是啥?资金的使用效率太低了,原来购买鸡蛋的过程是“小白-小黑”,现在变成了“老王-小白-小黑”层层之间不仅推高了资金的使用成本,而且效率极其低下,这就是当前金融系统的诟病--资金空转。

现实中的情况也是这样,钱出于央行,最后落角于实体经济,最佳的链条应该是这样“央行-银行A-实体经济”,但如果变成“央行-银行A-信托B-券商C-实体经济”,那么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总量的8.8%,而美国不足7%,日本只有5%。美日的金融业较中国要发达,但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却比发达国家还高,怎么回事?

很简单,央行把一笔钱以2.5%的利率借给银行A→银行A以3%的利率卖给信托B→信托B以3.5%的利率借给券商C,券商C再以更高的利率卖给D……。层层之间的差价实际上就是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后变成金融业增加值。

现在每个地区都普遍追求金融增加值的高增长,但在内行人看来这是加杠杆,资金空转的表现。

中国金融体系资金空转主要有四种模式: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以及信贷空转,以银行理财为例,截至2016年6月底,银行理财资金投放实体经济的有60.74%,另外的40%去了哪里?很大的概率是空转!

3、房价高涨透支了居民购买力

对普通人来说一生当中无非就干两件事,一是买房;二是购买商品、服务。在固定的财富水平下,一头的支出过大,必然会透支另一头的购买力。

小白在7月17日《买一套300万的房子,我们给国家创造了多少钱?》(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说过,买房其实就是创造货币(M2):

假设老王买一套300万的房子,首付90万,向银行X贷款210万,20年还清。

X银行审批下来后将会把210万打到开发商在Y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发生两大变化:

1、老王在X银行活期存款账户里少了90万(支付首付)。

2、开发商在Y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里多了300万(老王 90万的首付款+210万房贷。

3、如果我们假定市场中只有银行X和银行Y,那么老王买房前后金融体系内存款的变化是:

买房前金融体系的M2:老王90万的活期存款;

买房后金融体系的M2:开发商300万的活期存款。

在这个过程中M2增加了300万-90万=210万。也就是说老王买一套300万的房子,理论上给社会创造了210万的钱。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方面,买房能够创造货币,房价越高,通过买房创造的货币(M2)就越大;但另一方面,在创造M2的同时,房价的高涨却吞噬了居民未来的购买力,你买了房一般都得按揭吧,全款的很少,原本每月的高额房贷已经让你喘不过气,你还有钱去做其他的消费、休闲和旅行吗?

更为重要的是,房价的高涨实际上也是财富从穷人向富人转移的过程,带来的结果就是金字塔顶端的少部分人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每个人的消费都是有极限的,原来你的资产有1亿,每日的支出有1万,房价上涨让你的资产变为100亿,每日的支出仍然超不过1万,吃喝玩乐,总有个度,所以房价上涨导致的贫富分化实际上也限制了社会的总消费水平,这也是印钞与物价背离的重要原因。

如何改变扭曲的货币与物价走势?其实就两点:1、提高实体经济的赚钱效应;2、合理控制房价。这一切关键靠的是.…!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我们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大白话,让你学财经,懂理财,跟着小白读财经,财经从此so eas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