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全球造船市场 中日韩为生存血拼

争抢全球造船市场 中日韩为生存血拼
2016年08月16日 14:38 面包财经

中日韩三国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主角,三个国家占全球产量的九成以上。当全球造船业陷入困境之时,三个国家的企业正为了生存激烈拼杀。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全球共成交新船1357艘、9582.1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滑37.2%和21.2%。市场的萎缩,使中日韩三国在造船行业长期存在的角逐更加激烈。一场主反奸并存,互有攻防的“三国杀”正在上演。中国造船企业

外患:日韩竞争加剧 发力新型船型

中国首家造船上市公司—中船防务,在2015年年报中称:“在船企竞争情况方面,中日韩转入全方位竞争,2015年开始韩国各大船企加大了传统船型的接单力度,以保持订单量,日本船企受日元贬值和绿色环保船型推动,接单量大幅度提升,中国船企在日韩夹击下表现疲弱。”

去年年中国、韩国、日本分别承接新船订单2915.7万载重吨、3246.3万载重吨和2886.5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分别为30.4%、33.9%和30.1%。而中国市场份额低于以往年均45%的水平。

除新船订单外,在世界造船完工量上中国也逐渐丢失“阵地”。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转载的克拉克松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922万载重吨,占世界比例的33%,较2015年下降约8个百分点。而日韩占比分别增加约2%和7%。下图是面包财经(微信公众号ID:mbcaijing)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的中日韩三国造船完工量对比图。

残酷的局面仍将延续。今年7月份召开的国际造船特别问题专家委员会报告显示:未来5年全球海运量年均增速将下滑至3%以下甚至更低,新造船需求继续萎缩,其中2016年和2017年对所有造船企业来说尤为困难,2018年也面临很大不确定性,预计未来5年年均需求将下滑至2000万至3000万修正总吨。

内忧:国内造船厂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偏低。

在去年9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将船舶行业定位严重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仅为75%。

创新不足,产量大而技术不强被认为是我国承接新船订单下降的原因之一。我国过去几年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但是生产主要以技术含量低的散货船为主,在2015年散货船的需求开始减少。中船防务在年报中称:“在船型订单方面,三大主力船型市场表现各异,散货船市场行情惨淡,油船、集装箱船市场表现活跃。”

而像新型环保的运输船,近年来订单一直增长较快,但是我国占有量却比较少,这一部分市场份额逐渐被日韩抢占。但即使是低技术含量的散货船,韩国也加大的竞争力度。

内忧外患之下,中国造船业2015年的业绩堪忧。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皆出现下滑,分别下降9.52%、57.66%和2.1%,其中新承接船舶订单丢失一半以上。

国有船企艰难度日 行业加速洗牌

受整体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国内诸多造船企业的业绩亮起了红灯。中国重工与中船防务分别是中国两家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俗称“北船”)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俗称“南船”)旗下代表性质的上市公司。

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重工与中船防务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亏损49.5亿,其中中国重工连续5年净利润负增长,中船防务连续5年亏损。今年一季度报表利润虽有所回升,但仍然处于微利状态。

国企龙头生存不易,民营企业和中小型船厂更困难。去年12月,某银行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现有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对舜天船舶进行破产重整。东方重工、明德重工、正和造船等民营船厂相继申请破产重整。舟山五洲船舶成为首家破产清算的国有船厂,舜天船舶则成为首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上市船企。

今年1月份,工信部装备司资料显示:造船行业集中度正在提高,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70.6%,比2014年大幅提高15.1个百分点。

中、日、韩,为了生存一场围绕造船的别样“海战”正在越演越烈,尽头依然很遥远。

文末彩蛋:宝宝的宝宝的宝宝到底是谁?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请勿根据本文内容作出任何投资决策。作者不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承担任何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