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历史三大流派,什么样的智能手环是消费者所需?

7年历史三大流派,什么样的智能手环是消费者所需?
2017年06月03日 09:25 梅花园陈述

智能手环是第一大智能硬件,如今已经有7年的发展历史。2011年Jawbone UP一代面世拉开了智能手环的序幕。2013年Fibit发布功能相近的智能手环FibitFlex,掀起全球智能手环发展高潮,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Fibit依然是全球智能手环的领跑者,尽管销量有所下滑。

智能手环三大流派:装逼派、饰品派、刚需派

而在国内市场上,智能手环发展可谓百花齐放,从天猫智能手环品类来看,覆盖多达200多个品牌,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京东平台上同样有20多家精品品牌,按其价位分布来看,0-199元和200-399元是主力区间,智能手环的款型最多,两个区间的代表品牌分别是小米和荣耀,在智能手机之外,智能手环是二者的新战场。

2014年华为和小米先后推出智能手环,分别占领千元和百元两个不同级别的市场,前者当前最新产品是华为手环B3,售价999元;后者当前最新产品是小米手环2,售价149元,其光感版售价仅99元。2015年华为旗下的荣耀推出荣耀ZERO,价格下探到399元,保证品质情况下追求普及;而小米旗下另一品牌AMAZFIT问世,售价299-699元,在普及的情况下追求品质。在普及与品质之间寻求平衡点,二者在相同的方向上努力。

综合来看,国内智能手环主要分成了三大流派。

第一派是装逼派,以Jawbone、Fitbit为代表,他们是全球的鼻祖品牌,Jawbone UP3在国内占领的是1000元以上市场,Fitbit覆盖599元-1599元之间的中高端市场,故事多、价格高、调性强是装逼派的典型特点。

第二派是饰品派,以小米手环为代表,尽管声称有检测心率等强大功能,但用户大多不在意它的不准确性,而是关注它简约的设计以及不同颜色的配色,今年4月份,小米宣布其下手环累计销量突破3000万,可见小米品牌力+腕上装饰品还比较受欢迎。

第三派是刚需派,以华为、荣耀手环为代表,有海外品牌的品质与能力,同时价格上相对优惠,是对前两派的权衡。

从款型分布来看,刚需派受欢迎程度并不逊色与饰品派。而从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16年智能手环品牌关注度来看,华为(含荣耀)受关注程度要高于小米。

消费升级,刚需派或将成为智能手环主战场

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注定小众。从短期来看,低端饰品派和中端刚需派仍是主流;从长期来看,低端饰品派难以成为主流,刚需派将成为智能手环的主战场。

对于智能手环市场,用户弃而不用是非常严重的行业问题。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健身用智能手环的弃用率高达30%。如此高的弃用比例能说明什么?我觉得至少能说明两方面问题。第一,使用场景不足,用户觉得不实用、可用可不用,尝鲜之后就丢到角落了。第二,检测结果不准,用户有需求,但智能手环不能满足。比如,某智能手环在夜间放置在桌上的情况下,竟然能检测出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如此不准确的检测,是没有资格抱怨用户为什么不留下的。

所以,与之对应的两个方面决定了智能手环的未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准确的检测结果。这也决定了,低端饰品派的路将越走越窄,刚需派更能解决行业痛点,也将成为智能手环的主战场。

当下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决定了智能手环应用场景不足的窘境。目前来看,智能手环有以下几大必备功能:时间显示、步数检测、心率检测、睡眠检测、消息提醒、久坐提醒、蓝牙连接、续航、防水等。

这些功能背后的产品价值,限定了智能手环的应用场景,其中的运动、睡眠、饮食等数据,也很难算得上解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

所以丰富应用场景是智能手环提高用户粘性的重要途径。比如,将公交卡集成到智能手环中,挥挥手环刷卡,明显比掏公交卡刷卡要方面,看起来也更酷。对于乘坐公共交通的上班族来说,上下班各一次上下车,一天至少使用四次,使用频率也就上去了。

类似的还有抬手支付、举手解锁共享单车,将这些“举手之劳”集成到智能手环中是丰富应用场景的上好选择。

提高智能手环用户粘性的另一途径是提高检测准确率。目前,由于检测结果没那么准确,用户对智能手环的检测结果大都抱着玩一玩的娱乐态度。当检测结果足够准确时,智能手环将焕发更大的价值,智能手环在用户心里的地位也将提升。

比如,当智能手环的睡眠检测结果准确到可以作为睡眠障碍患者的医疗依据时,当老中医会参考智能手环检测的健康指标提供养生建议时,甚至当智能手环成为你的健康管家时,智能手环自然会成为用户的刚需。

因此,集成更多的“举手之劳”丰富使用场景,提高检测结果提升产品价值,是智能手环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

我认为,而随着消费升级,以低价成为爆款的饰品派将遭遇洗牌,兼顾价格、品质和专业健康关怀的刚需派将成为新的主战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