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佳筠:空气净化器效率很低 利用新能源不能弃风弃光

【推荐】文佳筠:空气净化器效率很低 利用新能源不能弃风弃光
2017年01月05日 18:35 人大重阳

文佳筠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刊于2016年12月20日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6年12月15日,凤凰网携手赢创工业集团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办“与地球相处,我们有更好的办法”环保白皮书发布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国际智库第三世界网络咨询研究员文佳筠于发布会上表示,为环保“买单”,从长远来看是合算的。以下为发布会演讲实录,与凤凰国际智库读者分享。

食物与健康环保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这些年我一直从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然后可持续农业和粮食安全也是我关注的很重要的方面。其实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做很多事的,更多的是说首先从你的健康出发,其次你只要做到了健康,可能也会对环境带来更好的后果。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年2016年5月,卫生部颁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导方针的时候,其实在国际媒体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我记得英国《卫报》的报道说,中国为了应对减排将要对肉类消费减半,这个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我们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对减排的作用完全是没有考虑到的副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从居民的营养健康出发而制定的这个《指南》。比如说这个《指南》里,制定的人均每天肉类消费,它建议是40到75克,我们现在实际的消费是多少呢?中国实际的人均肉类消费,现在人均每年是50多公斤了,平均到每天实际上已经比这个推荐的标准超过一倍了。

但我不是建议吃素,而是建议我们肉类消费要减半。我是不推荐吃素的,确实吃素有好很多好处,而且确实如果你吃素得当的话,是对你身体有好处的,而且对地球也有更多的好处,但是如果吃素要达到营养均衡,是需要对营养学有很多的了解。如果了解不够,吃素容易带来营养上的不均衡。但是另一方面,从我们中国的人均来看,其实我们的肉类消费已经是远远的超标了,就是已经超过了健康所需要的程度,而且平均来讲已经超过了一倍。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吃肉的量要符合中国膳食标准量的话,其实该比现在实际吃的少得多,也更健康得多。另一个指标是人均食用油的使用量。这个膳食标准推荐的是人均每天25到30克,实际上我们现在人均的消费已经达到了50几克以上,也是超标一倍的。这样的后果不仅是农业生产中的高端食品带来了很多负面环境影响。另外一方面其实是我们的身体,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我们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富贵病,三高糖尿病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

为环保买单应支持提升燃油税

对于环保,如果不是在前端买单就是在后端买单。大家都去买空气净化器,其实这个确实是非常不经济并且效率很低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真正要有效提高这方面的行为,可以说常常在经历大众的巨大阻力。举一个例子,前些年中国最开始实行燃油税的时候,就是说可以经历的尤其是有巨大的阻力,当初是经过测算的,就是说中国燃油税应该是加到每升3到5块,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实现把汽油带来的污染内部化,让真正开车污染的人买单,真正实现激励大家少用油,实现这个激励效应。

但是这些所有的一整套的政策研究,像发改委都做过了,而且什么是适合的燃油税的标准?而且其实对中国中产阶级来说是可以承担的。但是最后就是说,大众舆论广泛的反对,在环保上一直唱高调的NGO也没有一个出来支持政府收燃油税,据我所知,只有屈指可数的清华、北大出来公开信说我们支持燃油税,而且我们支持高燃油税,最后的结果呢?政府向民粹低头,中国是实行了燃油税,但是我们的燃油税是非常非常低的。

利用新能源不能弃风弃光

从中国来讲的话,过去10几年,我们的新能源发展是非常非常快的。就是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第一。这方面的数字可以说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不幸的是另一方面,我们弃风弃光的现象非常严重,举一个中美之间的对比吧。就是说,中国现在风能的装机容量基本上是美国风能装机容量的2倍左右。但实际上我们风力发电,实际上网量跟美国风力发电实际上网量是差不多的。这实际说明了我们的弃风多么严重,我们建造起来的很多风能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利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我认为里面很重要的一块是我们的体制问题,尤其是审计之间的这种不能协调,为了地方利益导致的弃风弃光,因为我们很多大的风电甚至包括太阳能,都建立在西部地区,然后使西电东输,输入到发达地区。但是发达地区为了保证当地火电的就业,其实是完全有技术能力消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时候,他通过种种借口弃风弃光,不接收来自西部的清洁能源,然后继续保证本地火电继续运转,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其实我们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现有的风能、太阳能就已经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然后减少煤炭的使用,然后减少雾霾的产生。

为环境买单长远更合算

我想讲一个有关全球的研究,其实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这是一个有关全球能源价格的研究。它首先研究了欧美国家,发现这个整个经济体、民众包括产业界,为能源价格买单的总量占GDP的总量基本上是恒定的。比如对比美国和日本、德国,日本、德国,欧美国家能源单价是相当高的,比美国高出不少。比如说过去几年我在德国,德国的汽油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每升十元左右,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就是说,尽管日本、德国能源单价很高,但是民众最终为能源支付的比例占国家收入的比例,或占GDP的比例跟美国是差不多的。这个是说明什么?说明其实我们很多人对价格是敏感的,单价高了过后其实同时激励你去采取更节能更有效的措施,不管是个人还是生产厂家。最后导致尽管单位能源价格高,但是整体为它支付的比例并不高于能源单价相对很低的美国。

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对比是对比欧美、苏联以及前东欧国家,苏联和前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里面是长期以高补贴的形式提供低价的能源。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造成在能源方面,他们的经济非常非常的浪费。实际上就是说一直到现在造成了东欧和苏联国家,他们为能源所支付的整体的价格,比例是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尽管他们能源单价过去很低,现在也依然很低,但是因为他们这种低价所造成的浪费,最后对他们来讲是得不偿失的。最终民众为了能源服务支付了更高的价格,整体来讲是支付了更多。作为消费者从真正长远理性的角度看,我们不要盲目抱怨资源的价格太高。因为其实资源的价格高,有时候未必是坏事,它会促使你节约,促使你采用更高效的资源。实际上最后整体支付并不会因此更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也就是刚才苗韧老师说的,我们愿不愿意为环境买单。从这个经验来看,为环境买单,最后整体你长远来看是合算的。

发挥主动性应对气候压力

关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给中国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契机的这种说法,我觉得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为中国提供了契机,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不是因为国际上的压力要做,而是应像习主席曾经提到的,是我们自己要做。

因为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过去几年又在德国生活。所以平心而论,北京的公交系统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好的,尽管可能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确实是比较挤的,但是上下班高峰的时候,你开车路上也是非常挤的,所以说我觉得可以不用汽车。尤其在北京这种地方,我觉得不用公交的借口其实是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会觉得我们是要少找借口,身体力行。其他方面像粮食消费,中国大部分城市人口在高端的肉蛋奶油已经是过量消费了,首先从我们自己健康的角度,我们需要减少这样的消费。第一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其次也是更有利于地球。(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两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