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靳诺:拿什么拯救你 word青年时代

【聚焦】靳诺:拿什么拯救你 word青年时代
2017年03月29日 19:40 人大重阳

联合国大会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那些人,很多网友直呼老矣。其实,青年并不仅仅关乎年龄,还与你的气质相关!3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做客人民网直播,谈什么才是时代青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做客人民网直播间

主持人:今天的大学生,和您当年读大学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靳诺:以一个场景为例。北京的春天来了,人大校园里开满了玉兰花,特别美。树下往往会聚集很多学生,他们尽情享受着春光与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想大概在三十年前,在我们的校园里也会出现这个场景。可仔细一看又是不同的,相同的自然环境下,那时的我们手里拿的是课本,而现在他们拿的是手机,并且彼此之间的沟通一般也是通过手机来进行。另外,我感觉真正的不同应该体现在两代人所承受的压力上。当时我们也会有选择的困惑与学习的压力,但是不像现在这么大,现在的学生看起来拥有的选择机会多了,但其实他们要面对的压力与困惑更大。

主持人:大学生如何应对焦虑、压力和迷茫?

靳诺:我认为,其核心的问题的是对人生的理解。从学校方面看,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强调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其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人的塑造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学生内涵的培养。从学生角度看,我认为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品是做事的底子。大学里虽然会面对很多的任务,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品性与内涵,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进一步说,大学生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不仅要获取系统的知识,从个人来讲还应注重个人的修行。

我们说,战胜焦虑、压力和迷茫需要力量,那么这种力量来自于哪?媒体上经常说,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个是人格的力量,一个是思想的力量。我十分赞同这种看法,其实思想的力量就来自于个人信仰,信仰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人生中的实践问题,大学生应该学会用信仰来战胜这种迷茫与焦虑。

主持人:学校应如何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靳诺:我们一直讲信仰,那么它的核心是什么?首先,学校强调先“立德”,然后“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工程,是塑造社会信仰的过程。同理,人的信仰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伴随人发展的始终。我认为,个人信仰的核心是“敬”和“畏”。“敬”指的是个人追求,“畏”则是指做人底线。学生本人要有自觉意识,树立个人信仰,另外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努力成为真正有理想的人,否则就是空想。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都是在理想的支持下克服压力与困惑,超越自己的。

主持人: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会抛弃之前“我是最优秀的”包袱,进而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靳诺:学校一直要求学生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空间,用好图书馆、操场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的指导。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该有一颗平常心。我认为,能面对平淡就是不平淡,人要学会“归零”,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将之前所有的一切归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最后,人生所有的课题都会在青年这个阶段交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全社会应更加关爱年轻人。

主持人:大学生的择业观与父辈产生冲突时,应作何选择?

靳诺:父母是因为担心孩子阅历浅、走弯路,所以才会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其实家长不妨放开手,让孩子试一试,即使是这一步没走好,毕竟还年轻,还有翻盘的机会。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学会和家长沟通,将目前宽容的创业环境和积极的政策鼓励现状讲给家长听,来打消他们的担心与疑虑。另外,目前,不少学校也都建立了创业就业平台,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自主创业做好保障。

主持人:大学生应如何修炼自己的“武功”?

靳诺:大学生“武功”的修炼和个人素质和修养有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很大,因此,学校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就会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多元信息来对学生进行帮辅,为学生的选择提供方向。同时还会设立导师和班主任等岗位,来倾听学生、给学生发展提供建议。

学生“武功”的修炼必须要“接地气”。以人大为例,学校特别讲求脚踏实地,因此社会实践不仅是人大学生的必修课,许多海归教师也会主动下基层,主动“接地气”。这和人大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有关系,那就是“接中国地气讲中国故事”,进而为党的理论创新做贡献。

主持人:为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大学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靳诺:我们经常说“学缘”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我把它看作是人的“第二基因”。以人民大学为例,学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历代人大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人民大学。

首先,我要讲的是人大第一任校长吴玉章先生的故事。吴玉章是同盟会的成员,资格非常老,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容易,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就是专门来表扬吴玉章先生的。大家可以去四川自贡看一下或者在网上了解一下吴玉章先生的《哭丙莲》这篇文章,其境界和品质绝对感人。

第二位是复校之后的校长成仿吾先生。文革之后人大刚刚复校,环境非常艰苦,到了冬天,北京大学里面一般会有暖气供应,但是人大当时只能在教室里面生火烧炉子取暖,学校没有礼堂,师生就搬着马扎在操场开会。成仿吾校长当时就要求师生明确我们是干什么的,有没有炉子并不重要。

最后一位是张腾霄校长,最近刚刚过世。他为人十分豁达,淡泊名利。他过世时,家里人按照其遗嘱要求,处理完后事才告知学校,并且马上上交了学校照顾他的周转房的钥匙。

虽然这些都是非常小的事情,但确实令人十分动容。一届届的老校长传承下来的人大的“学缘”基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人大人,使我们带有人大的独特气质。

说到底,大学文化有很多丰富的内涵,到了大学校园里,你在做什么,其实就是一代代人大人的积累。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