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大合唱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聚焦】“一带一路”大合唱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2017年05月02日 19:05 人大重阳

作者何亚非系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刊于5月1日第一财经网站,原标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脉相承》。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今年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现路径,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并对全球治理思想和模式的转变提供中国思想、中国方案的有力佐证。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战略,更是在全球化面临巨大“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冲击的历史关口,中国对全球治理模式的创新,是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举措。因此,“一带一路”问世三年多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有近40个国家与中国商签了“共建合作协议”,国际产能合作也拓展到近30个国家,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代表新型国际金融合作的机构在众多国家支持下得以巩固和发展。

应对全球化挑战和进行民族复兴的共同需要

习近平主席近年来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方案,主要脉络是:建设“一带一路”;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其中“一带一路”建设则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是“路”与“道”的关系。

目前,全球化发展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近几十年来其指导思想——西方推崇的经济新自由主义日薄西山,全球治理体系正呼唤结构改革、新指导思想和新发展模式。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何去何从,争论与博弈十分激烈。国际社会把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从中华文明、从各种文明交流和融合中获取新的“闪光点”。

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以创新、协调发展为牵引,正在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新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创新了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思路和模式,其核心是中国外交所提倡的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它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这一倡议融合了“中国梦”与“世界梦”,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一致性。习近平主席说过,“一带一路”是各国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独唱,是建设“百花园”,不是中国的“后花园”,其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推动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全球化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世界范围内资本、人员、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广,提供了沃土和动能,催生了各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相互依存、文明深度融合、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推动了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构建。纵观世界版图,各国在政治、安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相互交流不断扩大,相互影响不断加强,利益休戚与共,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地发展,或在各种危机来临时“独善其身”。

当然,利益趋同、影响加强并不意味着从此天下太平、天下大同,全球化也不是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灵丹妙药”,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利益错配乃至相悖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迅猛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既是“平的”,更是“立体交叉”的,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创造和谐美好的新世界,都需要各国进行充分、全面的合作,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现在的全球治理确实严重滞后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开放、包容、共享的全球化既是“一带一路”建设希望带来的结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国际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带一路”倡议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强,与以往西方资本不顾一切地逐利、整个世界成为跨国公司和少数利益集团投资场所有着根本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将通过共同发展、共享发展让各国都能平等参与其中,让各国经济有更加平衡、协调、联动的发展,让普通百姓有更多、更广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带一路”的开放和包容性从将来亚欧地区海陆两条大道之贯通上可见一斑。

亚欧建立海陆互联互通,尤其是欧亚大陆板块的畅通,将给全球化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十分强劲的动力。据统计,传统意义的全球化以减让关税、打通世界市场为主要目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在5%左右,而开放、包容、共享的新全球化通过各种互联互通将使全球经济增长10%~15%。这将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升华,而“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实现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新文明的有效、可行的路径。

从目前各国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共同体,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全球化时期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者说经济的相互依存,而应该在精神和文明的高度,树立全球公民意识,塑造天下大同的人类新文明和新世界。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关系再密切,全球化再发展,也不能完全保证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发展、共享发展的深刻内涵,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相关国家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互联互通”、文明融合,消除由于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各异、文明文化差异、国家实力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不公正、不公平现象,为稳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路径和抓手。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落地,还将在国际新旧秩序转换期、全球治理调整改革期、国际规则重新制定期,为各国不分大小贫富,相互提携、和平相处,防止新兴与守成大国陷入冲突对抗的“修昔底德陷阱”,创造有利的区域和国际环境。

思想决定实践,实践反过来推动思想的进步。“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共同之“道”,即指导思想:那就是超越国家狭隘的利益划分,超越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替代相互排斥对立的军事同盟关系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国家集团和“阵营”,以和平相处、和平竞争替代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走出一条新全球化时期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路。

全球治理并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效管理,它还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网络、文化等许多“硬”领域与“软”领域。“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从自身成功治理经验出发,希望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重大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从具体目标来讲,主要想解决以下难题: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创新驱动,借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之东风,以解决增长动力严重不足、原有增长模式动力耗尽的问题。

各国需要协同联动发展,着眼于共同发展、平衡发展、普惠发展,以解决世界经济长期失衡问题,防止各国政策继续碎片化、孤立化、封闭化。

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应该提上各国的议事日程,力求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核心是贯彻“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均可平等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新规则制定。国强必霸定律必须打破,大国欺负小国、强国蹂躏弱国的历史必须终结。

全球发展问题需要置于全球治理的重要位置,G20杭州峰会就此做出的决定和承诺需要得以落实。发展模式必须实现平等、平衡、普惠。目前世界范围出现的“逆全球化”,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化发展成果未能惠及全民,出现了“赢者和输者”。

相关阅读:

迎“一带一路”峰会权威讲座第一讲: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主讲“‘一带一路’创新全球治理理念”

迎“一带一路”峰会,五场权威讲座邀请您(何亚非、赵磊、王义桅、王文、柯银斌)

这家智库为“一带一路”做的事:42国宣讲、4场大论坛、10本专著、数次双边对话、N场讲座与调研报告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