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一带一路”浓缩展示中国38年改革开放经验

王义桅:“一带一路”浓缩展示中国38年改革开放经验
2017年05月09日 19:05 人大重阳

受访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5日人民网。

5月5日,王义桅教授应人民网邀请做客强国访谈,就“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发表观点。

王义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王义桅说,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进展与成果。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近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倡议。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谈论“一带一路”,更关注合作发展。

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之一。全世界将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希望寄托在“一带一路”上,希望通过引导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从根本上消除全球金融危机。目前,中方投资“一带一路”已达到七千亿到八千亿的规模,涉及项目上万个,跨越亚欧非,并将延伸到其他地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性的合作倡议,是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的纽带。

王义桅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发布的白皮书表示期待。他认为,白皮书将不仅描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数年来所取得的早期成果,还将规划下一步的项目和行动,旨在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其中,确立目标和方向。

在谈到“一带一路”概念本身具有的中国文化和特色时,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以点带面,以面促进片,逐渐形成带的区域合作发展的格局,同时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这四个字,是中国38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浓缩,是五千年文明的展示,也是中国的文化和经验的展示。

王义桅发表观点

王义桅说,“一带一路”强调“五通”,这本身就是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的重要思路的展现,欧洲一体化是商品、服务、劳务、资本四大流通自由,“五通”增加了民心相通这样的内涵。以发展为导向、以民生为导向的区域合作,不排斥任何人,这跟中国文化开放包容的理念是一致的,“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包括孔夫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王义桅还说,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任重而道远,“通”是“一带一路”的精髓,要进行横向的互联互通,设施上的互联互通,心灵上的平等交流。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