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靠民主?两位学者对谈剖析背后原因

美国崛起靠民主?两位学者对谈剖析背后原因
2017年06月14日 18:35 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

5500

读完共需

7

分钟

主讲人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王义桅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本文依据其做客5月25日内蒙古卫视《开卷有理》栏目的内容整理而成。

今年元宵节,美国总统特朗普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信中,特朗普除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节日问候之外,还声明期待与习主席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建设,可见当今中美关系已经超越了两个国家的范畴,成为了全球的风向标。怎样客观看待美国国内的政治变迁及外交政策的变动,进而探索中美关系的理论创新,寻找支撑我们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呢?5月25日《开卷有理》为大家推荐《美国的焦虑》一书,也为大家请到了书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此外,还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作为嘉宾。

王文、王义桅做客《开卷有理》

主持人:在阅读《美国的焦虑》时,我们发现很多文章其实是王文老师在路程中、在飞机上完成的,文章的内容也都是一些特别直观和直接的感受。那您有没有计算过这些年来,您在中美之间的飞行里程大概有多少?

王文:过去的十多年,我在中美之间往返了几十次。2016年有人帮我计算过,说我的飞行里程是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8圈,其中一半的行程是去了美国。我写过不少与美国有关的文章,有关特朗普的长文最近写了四篇,其中三份调研报告都是在华盛顿飞北京的飞机上完成的。在飞机上的14小时,我一直没有合眼,一刻不停地撰写这三份报告,回国之后这些成果就交给了相关部门。写报告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是研究美国是我们研究世界、观察世界的重要一环,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我把自己过去十年来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汇集成了这本《美国的焦虑》。

《美国的焦虑:一位智库学者对美国的调研手记》,如需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看待美国的视角从仰视到反思

主持人:十年的时间,我们发现您看待美国的视角,似乎是从仰视到平视再到反思的变化过程。

王文:这样一个过程是确实存在的。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见到白宫时,我非常惊讶:白宫这么小!我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身边的美国朋友,他迅速开始“教训”我:“你知道为什么白宫那么小吗?因为里面住的是总统不是国王,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住大的房子,不能让他住宫殿。”这种对美国民主自由的称赞,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了。从那时开始,我从仰视美国变成观察美国。我认为我们的确要尊重美国,因为在过去两百年中美国算是最成功的大国,它的成长经历,它的失败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我相信义桅教授也有与我相似的经历。

相比1701年建校的耶鲁大学,18世纪末才独立的美国只能算是孙辈

王义桅:我也有类似的感觉。大概在2001年,我在耶鲁大学做交换生。当时去美国是我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出国。我与美国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从耶鲁大学开始的。我到耶鲁的书店、博物馆、图书馆参观,感到震憾,当时中美之间确实存在差距。耶鲁方面很自豪地说:美国创立之前,耶鲁就创立了,先有耶鲁才有美国。我们对外部世界一切美好的设想,都寄托在美国上。但是后来我去了欧洲之后不断反思,又有很大的触动。我发现美国的大学、制度,很多还是模仿欧洲,美国的文化底蕴远不如欧洲。而我们中国也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时候再看美国,就经历了这种从仰视到平视,甚至反思的过程。我觉得反思是目的,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界,看清中国。

主持人:1994年有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特别火,它描述的是第一次出国热潮中,中国人在美国的融入与挣扎、矛盾与纠结的情感。

王义桅:我们当时都看过而且印象深刻。电视剧的主题曲是刘欢唱的,开头就是“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王文:我们过去的一百多年,有大量的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目前美国差不多有500万左右的华裔。这500万华裔里有一部分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比如赵小兰、骆家辉等。但是我认为近二十年来移民美国的华裔们错过了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华裔们在国外打拼立足不易,一方面我对他们抱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但另一方面我也稍微替他们感到惋惜,当然我也祝福他们未来能够做得更好。必须要承认的是,华裔要想在美国立足,其付出的努力要比国内更多一些。他们如果能够取得成功,也更加值得人尊重。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走出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美国自然禀赋被滥用

主持人:我想很多人对美国的理想化认识,与美国的崛起以及美国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密不可分,那么美国崛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王文:美国自身的地缘条件非常好。美国的南北方位是两个弱国,东西是两大洋,每当欧洲爆发战争的时候,美国就可以偏安一隅。美国的崛起其实有着偶然的外部因素。美国的飞速崛起发生在20世纪,第一次崛起在“一战”期间,1917年“一战”进入尾声,这时美国参战,一举奠定协约国的胜局,最终创造了美国的GDP世界第一、工业生产总值第一、以及海军军事实力第一的初步霸业。第二次崛起在“二战”时期。“二战”给欧洲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美国“闷声发大财”,借战争大发“军火财”。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渔翁得利,成为全世界的霸主。我认为这是美国崛起中容易被人忽略的外部偶然因素。

1921年华盛顿海军会议标志着美国成为与英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每一次历史机遇的到来,无论是美国内战,还是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很善于抓住其中的缝隙。在可能出现战略错误的关口,避免犯错,没有让稍纵即逝的机遇流失。

主持人:您在2008年访美时感慨中国的自然禀赋没办法和美国比。您能具体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王文:具体来说,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只有美国的60%,中国森林资源总量只有美国的55%,中国的煤、石油的储藏量也都比美国要少。而且我们人口又是美国的四倍。这样平均下来,我们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比美国少更多。地缘方面,美国只有南北两个邻国,而中国有22个海陆邻国,我们的地缘局势更复杂,所以中国崛起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美国。

尽管我们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中国仍然在游刃有余地和平崛起。再进一步分析中美双方的自然禀赋,美国2/3的土地是非常适合人居住的,而中国2/3的土地是不太适合人居住的戈壁滩、沙漠等。60年代以后,大批美国人从城市迁到了郊区,购入便宜的大型房产,每家每户都有一辆以上的私家车,美国成为车轮子上的国家。这意味着美国耗费了全世界的大量能源,美国的人均能源耗费量至少是中国4到8倍甚至更多。

王义桅:全球1/4的原油消耗都是美国产生的。

王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在书中所说的这句话,一方面是感慨美国的幸运,另一方面是感叹中国崛起的不易。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在过去的几十年得到迅猛发展,实在不易,我们后人要珍惜发展成果。

王义桅:“福兮,祸所依。”美国的资源禀赋和地缘位置确实好,但是美国却滥用(abuse)了它的天赋。比如,美国建立了货币体系、金融领域内的霸权,依靠美元,美国可以通过印钞为自己谋利,这就造成了美国的产业大量转移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产业空心化的后果就是大量美国蓝领工人的失业,这就是滥用美元霸权给美国带来的麻烦。在地缘问题上,美国同样面临着来自墨西哥的移民问题。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这就意味着我们有14个邻居,我们的优势在于吾道之不孤,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邻国们的积极响应。而只有两个邻国的美国,可能就没有条件提出与“一带一路”相类似的倡议。在资源禀赋方面,有些技术创新就是在资源禀赋有限的条件下被激发出来的。比如说为什么中国的高铁建设发展快?因为每年春节我们需要把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来一次“乾坤大挪移”,没有完备的铁路建设我们就无法实现。

美国是先有崛起还是先有民主

王文:在学术界有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崛起是因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民主制度赋予美国强大的政治纠错能力,在关键时刻使美国不走偏,帮助美国实现崛起。我认为这种结论过于简化,也不符合事实。在《美国的焦虑》里我纠正了这种看法。我提出要“否思”美国崛起,所谓的“否思”,就是否定性的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在制度上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美国在20世纪的崛起是美国发展政策、总统正确决策、美国的科技创新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美国的崛起也不能忽视历史的机遇等偶然的外部因素。

王义桅:后来美国就把这种偶然的成功包装成必然,把局部的经验包装成全球性的经验。其他国家的一些学者,就迷信这种经验,并进行模仿。比如菲律宾的宪法就基本照搬了美国宪法,但是菲律宾离崛起还很遥远。

王文:我在书中也讲到,是先有美国崛起,再有美国所谓的“民主优势”,是美国崛起之后,大家才开始美化美国模式,为美国模式贴金。1945年美国依靠自己的先发优势,树立了全世界领域内的金融霸权,可以说这时美国已经实现了崛起。但是那时美国黑人、妇女还没有投票权,美国也没有实现民主。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才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制度。

真实评估美国体制的地位,不是为了否定美国的民主,而在于重新思考政治体制对国家崛起的意义。

美国国会制度被视为美式民主自由的象征

主持人:您曾在2011年提出“要把美国当做一个参照系”,那么中国要参照美国的什么?

王文:中国的翻译者把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译成“美国”(美丽的国家),可见中国对美国有着美好的想象。上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美国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的一种历史情结。改革开放后,中国也向美国学习了非常多的经验。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是对准美国,美国的的确确是中国的参照系。2008年之后,美国成为了消极的参照物,从美国2008年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决不能照搬照抄。

王义桅:我们不能盲目迷信美国。美国给予我们的正负两方面的参照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的一种资产。所以我们要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美国给世界、给中国带来的资产。

美国巧妙的软实力

主持人:人们对美国的美好畅想可能也与美国文化产品的输出有关。时至今日,许多美国的文化产品都深深地刻上了美国的精神烙印。对此两位嘉宾怎么看?

王文:我在书中阐述了美国对中国的文化入侵,以及我自己对这种入侵的防御感。我在书中写到了大批中国观众熬夜排队买《阿凡达》电影票的故事,这背后其实就是美国价值观的渗入。看多了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就会发现好莱坞大片只讲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人或者多个美国人可以拯救世界。

王义桅:这就是美国的宣传策略。还记得中国观众看完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之后热泪盈眶。故事讲述的是:为了拯救一个士兵,几十个士兵牺牲,将军还授予被救士兵一枚勋章。这个片子有意表现美国对人权的重视,这就是潜移默化地把美国的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推向全球市场。

王文:还有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拆弹部队》。这个故事讲的是为了拯救伊拉克的无辜人民,美国大兵拆毁伊拉克路边炸弹的故事。可是入侵伊拉克,给伊拉克人民造成伤痛的罪魁祸首不就是美国么?看完这部影片,我常常感叹,不要说美国没有宣传部,好莱坞就是美国最大的宣传部。

王义桅:好莱坞当然也有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好莱坞的技术手段、创新能力等都值得中国文化产业学习。好莱坞的很多产品老少咸宜,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把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到了全世界。除此之外,美国还能把某些国家的文化、观念给摧毁掉。比如美国出品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当时中国提出和平崛起,而美国用“功夫熊猫”这一形象告诉世界,不要相信中国的和平崛起,熊猫也会功夫的,这其实就把中国的“和平崛起”给解构掉了。好莱坞电影处处讲政治,处处在服务于美国对外战略的需要,但好莱坞的厉害之处在于不会被观众识破它在讲政治。

美国国家文化宣传部——好莱坞

王文:所幸的是这些年中国电影也有进步,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在快速崛起,而且一些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感非常强,我们开始逐渐看到外来文化背后所裹挟的价值观。同时,中国树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能够给予我们巨大的力量,中国精神是使中华文明绵绵不断的最大力量。

一部高科技电影可以衡量一国的软实力。在美国大公司的软实力面前,下一代中国人有时的确是缺乏“护国”抵抗力。中国城市中的青年人离不开可口可乐、微软、麦当劳、耐克,就像老一代人离不开米饭、土豆、大蒜一样。

主持人:您在归纳中美之间冲突的时候,常常会提到美国价值观这一概念。

王文:的确,我认为美国是全世界最讲本国价值观、最讲政治正确的国家。美国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上都有美国国旗的身影。美国的大片中也都有美国国旗的镜头。从这个角度讲,美国是用政治意识捆绑每一个美国人。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记忆,美国就是靠政治认同凝聚在一起。

王义桅:美国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其魅力,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互补性的特点:中国人内敛,美国人张扬;中国人保守,美国人喜欢冒险;中国人强调集体文化,美国人强调个人自由等。在某些方面我们自然要积极向美国学习,但是我们要走出美国宣传的套路。

王文:是的,我把这种互补性归纳为“文化的差异”。有些人把“文化的差异”当做了“文化的差距”,这是我们非常需要警惕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节目一直围绕《美国的焦虑》讨论。我们通过讨论,希望能够有所借鉴,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规避某些问题。我想请王文老师再对自己的这本书进行推荐。

王文:全世界都处于某种程度的焦虑状态中,美国的焦虑更盛。观察美国这个国家有很多视角,中国人也应该有中国人的视角,我以一位青年学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超级大国,得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持人:就这个问题,我想两位嘉宾能不能再给我们推荐一些其他非常值得品读的书目呢?

王文: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被称为“2014年全世界最著名的一本书”,叫《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用极其翔实的篇幅,描述了过去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不平等加剧的根源,也从资产、资本和其他经济元素的角度去剖析西方的衰落和西方世界焦虑的根源。

《21世纪资本论》与其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

王义桅:我推荐美国资深媒体人法里德·扎卡里亚的《后美国时代》。我们通常认为美国是全球化的发起者,全球化是“美国化”。但他认为美国是最不全球化的国家,美国的许多单位标准都不与世界标准相同,比如在世界不用米制的国家一共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我觉得这本书读起来有趣,而且可以换一种视角帮助大家理解美国的焦虑和美国今天的处境。

《后美国时代》

主持人:我们再一次感谢两位!两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美国,看待中国今后的发展战略问题。我们再一次掌声感谢两位的精彩解读。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须面对世界经济三大矛盾

善用退休干部 培育更多中国版“基辛格”

英国前高官看英国大选:特丽莎·梅一定遇到了假的选举

全球治理意见分崩离析,“一带一路”能否弥合裂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