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重拳治乱,场外配资在劫难逃!

证监会重拳治乱,场外配资在劫难逃!
2016年12月09日 17:30 金融之家

文丨金融之家 刘信凤

金融之家12月9日讯,日前,证监会公布针对2015年股灾期间多家机构从事场外配资活动的处罚决定。再一次将场外配资的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也显示了管理层重拳治乱、猛药去疴的坚定决心!

案件详情如下:恒生网络、同花顺公司、铭创公司等三家网络公司明知一些不具有经营证券业务资质的机构或个人的证券经营模式,仍向其销售具有证券业务属性的软件;华泰证券、广发证券、方正证券、海通证券等四家券商未按规定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同时,部分资管公司及个人还存在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的行为。

处罚规定如下:因帮助超过44000名客户非法开立交易子账户,非法向市场引入资金3901.81亿元,证监会对13个涉案主体及其相关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总计约8.6亿元。本次,证监会针对部分证券公司跨过证券交易实名制的违法行为,基本按照“没一罚三”的执法尺度从重处罚,并对部分责任人员予以顶格处罚,可谓严惩不贷。

其实,自2015年5月A股市场出现罕见大幅波动以来,证监会就多次警示场外配资的危害性,并展开了全面清查。本次证监会公布对场外配资的处罚决定,再次彰显管理层从严监管场外配资的坚定决心,目的是严肃申明互联网证券期货业务合法与非法、合规与违规的边界,扭转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正确创新方向的局面。

场外配资在2015年股灾当中发挥了巨大的反向作用,是助推股灾扩大化的直接因素。场外配资严重影响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杠杆助推股市下跌节奏。场外配资一直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经多层嵌套之后的杠杆比率远超审慎监管的要求,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对市场助涨助跌作用明显。尤其在市场下跌行情中,配资机构为了规避其自身风险作出的强制平仓行为,造成股票价格过度偏离其真实价值,引发市场“踩踏”和连锁反应,风险由高杠杆配资向低杠杆配资蔓延,由股票期货市场向银行间市场扩散,流动性收缩诱发系统性风险,威胁金融安全。

二、虚拟账户庇护违规交易。配资模式下的虚拟账户颠覆了资本市场基本的实名登记制度,证券公司不能尽到“投资者适当性”的审查义务,未按规定采取可靠措施,采集、记录、存储、报送与客户身份识别有关的信息,甚至主动提供接入外接系统服务,开立大量子账户,导致交易异常,致使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失去根基,同时也为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逃避监管执法的土壤。

三、高风险危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场外配资的高杠杆属性和强制平仓的风控制度安排,也使场外配资具有高风险特征。不仅违背了“了解自己的客户”、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要求,还造成大量中小投资者承担远超出其承受能力的风险,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推高融资成本阻碍实体经济发展。场外配资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引导资金“脱实向虚”,造成巨量社会资金违规通过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通道流入股市,也造成了基于监管套利动机的资金跨市场无序流动,推高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破坏了法律法规所保护的金融管理秩序,妨碍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功能的有效发挥。

以本次严惩场外配资为契机,证监会将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发展,牢牢守住资本市场的法律和风险底线。目前,证监会收到大量投资者关于场外配资活动的监管建议,或将影响证监会的下一步监管行动。建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希望能够督促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进一步落实“客户适当性”原则,严格审查客户身份的真实性、交易账户及交易操作的合规性;

二是建议督促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进一步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风险管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建议加强场外配资业务监管力度,持续保持对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的高压态势;

四是建议加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风险教育、多渠道、多形式提示配资风险,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五是建议将股市、期市、债市等市场的场外配资均纳入监管范畴,加强交叉风险监管,加强监管联动;

六是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全面清理所有场外配资的违法宣传广告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发布或公开传播此类信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