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退市机制,清除资本市场的雾霾

完善退市机制,清除资本市场的雾霾
2017年01月21日 23:01 金融之家

■ 文 | 周生龙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刊文称,最近沪深股市接连出现调整,有观点认为这是新股发行所导致。专家指出,新股发行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发展,降低银行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其本质上是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举措,因此不应也不会成为“洪水猛兽”。新股发行之所以屡屡搅动市场情绪,与长期以来退市制度和失信惩戒措施的执行不够到位有关。强化资本市场监管,完善“出局”机制,对于稳定投资者预期同样重要。

这一表态帮了“IPO提速”的忙,将它近期为股市受挫背的锅甩掉了。

那么文中提到的真正的凶手——出局机制不完善,我们现在有没有将他绳之以法呢?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有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目前市场上“走不动、跟不上”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这类上市公司“苟活”于市场中,不仅导致市场投机行为加剧,也从整体上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让这些公司退出市场亦是应有之义。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我国资本市场中,一边是每年有大量新的公司上市,另一边是公司退市十分罕见。A股市场犹如“只吃进,不排出”的貔貅,形成了难以治愈的“肠梗阻”。

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多年以来,上市公司保壳手法花样百出,个中更不乏“创新”。此前,抛售资产、地方政府部门的补贴等成为上市公司保壳最普遍的方式。如今,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保壳的手段也开始呈现出“高大上”的态势。像高溢价出售资产、债权债务重组或转销、突然变化会计政策、资产重估等成为新的四大保壳“套路”,背后目标直指上市公司的净利润。

对比美国资本市场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开启中国股市之元年开始,不到30年的时间,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3086家(截止1月19日)。

而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上市公司也只有3000多家,如果再把有着中国纳斯达克之称的新三板的10000多家挂牌公司算在内,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公众公司数量,已实现对美国的碾压。

再看近期IPO节奏加快,每周10-15只新股的发行节奏,有机构预测,A股2017年IPO数量预计超过400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2016年只有105宗IPO。

但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美股市场有进有出,能够形成流动。

对比中美两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还容易忽略另外一个事实,美股上市公司(加上曾经上过的)数量比你想象的要多,因为在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已超过3万家上市公司退市。因此,在IPO大扩容之时,百亿的壳满天飞舞之时,退市还是一纸空文之时,暴跌也就不奇怪了。

退市政策或将完善

近两年的A股熊市中,受困于存量资金博弈格局,退市制度不完善更加剧了市场资金面矛盾。这种状况若不改变,A股难以真正像成熟市场那样迎来慢牛,也无法形成理性投资的市场理念。对此,有关方面有必要考虑研究完善退市制度,包括进一步严格财务类退市指标,建立对退市公司高管失职责任追究机制以及加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而且实施退市制度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解决垃圾股、亏损股“该退而不退”的问题须手段更硬。

而此次监管层在论坛上的表态,加上官方媒体的评论报道,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对于退市政策或将严格与完善,彻底惩治凶手、澄清玉宇之日也即将到来了。

金融之家粉丝QQ群:599517081

欢迎各位看官入群,互相交流最新资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