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杀取代“裸条”成为校园贷的“标配”

当自杀取代“裸条”成为校园贷的“标配”
2017年04月17日 16:43 金融之家

文|金融之家 zora

金融之家4月17日讯,在监管机构亮出宝剑,网贷行业风声鹤唳之时,校园贷不仅没有出去避避风头,反而愈加变本加厉,以更加冲击人们眼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自身又卷入了舆论漩涡之中。当自杀事件成为了校园贷挥之不去的阴影,校园贷这条金融创新之路还走得下去吗?

去年,借贷宝“裸条事件”让校园贷正式进入了大众视野,“裸贷”、“色情”成为了校园贷最抢眼的关键词。如今,情色事件已经不足以震撼人们的眼球,再次冲击人们的心理底线的是一起起伴随校园贷的大学生自杀事件。

校园贷成“学生杀手”

4月14日,厦门一大二女生因深陷校园贷而自杀的事件上了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化名为“如梦” 的女大学生因卷入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电话骚扰,最终选择在宾馆烧炭选择自杀。

报道称,该女生卷入的校园贷至少有5个,包括今借到、闪银、现金贷、快乐花吧等等。其中,仅在一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在还贷期间,该女生的父母还收到过“催款裸照”。

如梦自杀之后,有人上传了该女生在自杀前最近一段时间的朋友圈动态,其中的几条状态已经显现出了如梦不堪催债之扰的境况。因为网贷,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或许,一个永远不会再更新的朋友圈比隔着一层屏幕的新闻更能让人体会到身边人离去的真实感。

如梦并不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先例。

去年3月份,郑州一21岁大学生冒用28名同学身份信息贷款,最终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自杀。因还贷压力,该大学生曾先后4次自杀;去年10月份,广西南宁的大学生小陆以做生意为名,向同学借款160多万元,却因赌博有90万元无力偿还,留下遗书自杀,据统计,小陆在亲友及各种贷款平台上的欠款总额达到了160多万元……

除了能挑动人们神经的自杀事件以外,还有无数个大学生仍正挣扎在校园贷的陷阱当中。在这个群体之中,有人借用同学身份证从“校园贷”平台贷款后失联;有人被诱骗贷款,背负巨额欠款;有人因无力偿还逾期网络贷款高额的手续费和利息,多次被挟持和软禁;有学生因陷入“传销式骗贷”,涉案金额达百万元……

曾几何时,大学生要提防的主要对象是骗子、流氓、“怪叔叔”,如今,网贷作为金融科技的产物成为了新的校园杀手。

但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校园贷引发的学生自杀事件,社会舆论不再一味地指责“学生利欲熏心,咎由自取”。这次,站上风口浪尖的是网贷平台本身。

谁来背这个锅?

去年“裸条”事件发生后,社会上嘲讽打趣的声音居多。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助力非法“校园贷”横行的是大学生爱慕虚荣,相互攀比的心理。但是,当校园贷的审核漏洞以及诈骗行为越来越多的被媒体曝光之后,校园贷平台便取代大学生本身成为了众矢之的。

以此次事件的当事人“如梦”为例,据其周围的人描述,该女生在生活方面并没有虚荣拜金的生活作风问题,最终找上“校园贷”可能是因为做微商生意亏了钱。在这个案例中,网贷平台利用大学生的无知令其在多家平台背负上了高额利息,最终令该学生走投无路。

在贷款更加便利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寄希望于通过消费类贷款改善生活品质。但是在审批消费类贷款时,贷款平台必须要看贷款对象的金融信用、偿还能力。对于明知大学生没有还款能力,仅仅以一张裸照就愿意借出高额贷款的平台来说,它们犯的错误根本不只是失职这么简单。它们真正目的是利用学生的“不谙世事”骗取高额利息,牟取暴利。从这方面来说,网贷平台间接成为了杀害大学生的凶手。

如何整治校园贷?

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校园贷就开始走上了整改之路,2017年以来,校园贷已经成为了网贷整顿活动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

去年8月份,银监会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将整改校园贷,管理办法中还特别增加了“对于借款人要具备与还款能力相匹配”的要求,以及“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

日前,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4月14日,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要求校园贷平台对在校学生借款人单次借款收取的服务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元。逾期违约金、逾期罚息总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借款本金。此外,未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等)的书面同意,网贷平台不得为在校学生借款人提供信贷服务。

然而,接踵而至的整治条例并没有阻止网贷平台伸向学生的魔爪,依然有许多不法平台顶风作案,监管机构打击的力度仍然不够。

有专家认为,整治校园贷最需要做的不是出台几个文件,而是如何将其挡在校门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校园贷违法事件。

但在小编看来,网贷平台确实能满足一部分大学生的贷款需求,一刀切完全杜绝或许有些偏颇。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校园贷被明令禁止,网贷平台依然能开拓出各种途径接触到急需用钱的大学生。

目前,法律的监管已经基本到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金融风险问题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会辨别哪些网贷产品是不可触碰的高利贷以外,大学生们还应该明白,借来的钱总是要还的,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其背后已经标好的价格。要知道,金钱来的太容易,迟早是要出事儿的。

免责声明:金融之家-JRZJ.COM刊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泽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