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不好好“消费”,监管都急了

消费金融不好好“消费”,监管都急了
2017年09月11日 17:45 金融之家

本文首发于金融之家

微信号:jrzjcom

文|芳华

2017年9月11日,消费金融是热点,但也可能是最大的风险点。

当很多人往一个领域冲的时候就需要谨慎了。

而金哥(ID:jrzjcom)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冲不冲的问题,而是都“消费”到了哪的问题。

从2010年起,银监会共向20多家机构发放消费金融牌照,所发放大消费金融牌照数量不多,一度是行业内争抢的香饽饽。这20多家公司中,绝大多数以银行系企业主导,消费金融成为银行发展非传统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要辅助工具。

消费金融曾被委以重任,成为刺激消费的责任担当。2016年两会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开展新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也是在这一年,消费金融呈现爆发性增长。

消费金融体系庞杂,有嵌入电商、分期购物平台的消费金融,也有针对汽车消费金融和电器类消费金融的产品形式。对于银行系而言,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初衷是解决银行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旅游、教育、婚庆等小额贷款不足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多家上市银行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其中,平安银行上半年新发放消费贷款1294亿元,同比增长255.49%;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80.76亿元,同比增长830.37亿元,增幅达到110.66%。

消费金融的发展得益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风控模式创新,但数据本身所存在真实性、有效性等问题,加之市场环境突然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数据变异,均令消费金融基于大数据的快速扩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此前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指出,2016年末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中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规模”来的比想象中早?

201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控股的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20亿元,2016年同期数为8.9亿元,营业总收入增长率达到132.7%;净利润达到6.4亿元,较上年同期数2.2亿元同比增长190.9%。

而另一家进入“20亿元俱乐部”的是招联消费金融。作为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2017年上半年收入22.97亿元、净利润5.41亿元。与2016年全年收入15.33亿元、净利润3.24亿元相比,分别增长1.5倍与1.67倍。

另一家表现亮眼的公司是马上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2.66亿元,为去年同期营收的19.71倍、去年全年营收的2.61倍。净利润方面,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4亿元,首次破亿。

尽管万亿级别的发展空间让市场参与者为之振奋,但消费贷款增长如此迅猛,而资金用途缺乏约束,最终引发监管介入。

都“消费”了房地产?

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银监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要求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北京市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但据市场情况反映,个别银行发放的上述两类贷款却违规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借款人将其用于购买住房,而非个人经营或日常消费,这种行为不符合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要求。

不只是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2017年第9期《金融风险提示》中表示:“近期,辖内银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存在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可能对房地产金融调控造成负面影响。”

监管部门对消费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担忧越来越明朗。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样意识到了收紧的必要性。

早在今年7月,根据网络流传的一份《关于抵押消费(经营)贷款利率政策调整的通知》,某银行要求抵押消费(经营)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上浮50%,同时该行总行将每日进行进件量管控。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个人购房贷款2.3万亿元,尽管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有所回落,但降幅并不大;此外,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仅为8305亿元。

在房贷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不排除有部分以消费贷款之名行房贷之实的现象出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