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82亿输血旗下小贷平台,能成功抢救现金贷吗

蚂蚁金服82亿输血旗下小贷平台,能成功抢救现金贷吗
2017年12月19日 17:50 金融之家

本文首发于金融之家

微信号:jrzjcom

文|药糖

现金贷监管新规落地尚不足月,但威力巨大。新规之下,蚂蚁金服斥资82亿紧急输血旗下两家小贷公司。 

12月18日,蚂蚁金服宣布,为继续支持场景化的消费金融健康发展,即日起将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小贷”)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其注册资本从现有的38亿元,大幅提升至120亿元。 

众所周知,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和借呗是依托电商场景和支付宝APP的消费信贷类产品。其中,花呗主要做基于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的借款,借呗则主要经营互联网小额贷款。而花呗的背后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放款机构则是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蚂蚁金服的增资行为源于月初发布的现金贷监管新规。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现金贷业务纳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范畴,统筹开展对现金贷业务的规范整顿工作。 

《通知》提出的监管措施更具针对性。第一条就是禁止消费金融公司通过P2P网络借贷撮合等任何方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其他三条措施的要点包括: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等;投资范围严格限定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证券,不得投资“现金贷”“校园贷”“首付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资产证券化(ABS)产品;禁止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督促其严格贷前交易背景真实性调查等。 

《通知》中对ABS产品的严格监管,正好碰触蚂蚁金服旗下两家小贷平台的硬伤,也是其本轮增资的直接原因。据悉,通过借呗和花呗两大消费金融产品的资产证券化,阿里巴巴成为中国ABS市场上的巨无霸,今年来累计发行量超过2000亿元。 

实际上,作为蚂蚁金服打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里程碑,蚂蚁金服本计划于12月初完成发行“蚂蚁借呗系列2017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下称“借呗ABN”)。据悉,借呗ABN总额度为300亿元人民币,第一期额度定为30亿元。 

现金贷监管新规突然落地把蚂蚁金服打得措手不及,不得不火速撤回借呗ABN第一期发行申请。对此,蚂蚁金服给出的解释是,“这次暂缓发行是市场的正常变化。临近年底资金面趋紧,债市价格一路上行,故另行择机发行。” 

其实受限的并非蚂蚁金服一家,此前大行其道的京东白条、微粒贷也是新规重点打击的对象。这些新金融机构发行的消费金融ABS,代替了银行15%左右的消费信贷,然后经过互联网公司的包装变成ABS重新回归银行怀抱,拿着银行的钱出来放贷,却比银行的消费信贷低9个百分点,自然更受消费者欢迎,发展速度也是如火如荼。 

然而,在现金贷高速发展的表象之下,积聚的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大。高利贷、暴力催收、信息滥用等负面报道不断见诸报端,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更可怕的是,新金融机构发行的消费金融ABS通过“发放贷款→通过ABS转让信贷资产→获得现金→发放贷款”的模式获得无限循环,而且没有任何资本约束,这就意味着杠杆无限,与当前管理层“去杠杆”的监管主旨背道而驰。 

由此也牵出了蚂蚁金服高杠杆经营的隐形风险。根据2012年发布的《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各类融资比例上限是公司资本净额的2.3倍。蚂蚁小贷的注册资本金为18.09亿元,以2.3倍的最大杠杆比例算出的放贷规模上限为41.84亿元,而其2017年三季度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放贷规模为43.48亿元,明显超出杠杆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结论得出的前提是将蚂蚁小贷的ABS规模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据蚂蚁小贷2017年资产负债表显示,其前三季度的净利润高达44.9亿元,而这完全得益于借呗、花呗今年在上交所发行成立的2508亿规模的ABS。若将ABS规模纳入蚂蚁小贷的表内融资计算,得出的杠杆比例相当惊人。 

既然蚂蚁小贷过去都是通过ABS放大杠杆的经营模式无限扩张,那么如今在现金贷监管新规之下,就必须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让蚂蚁小贷重回合规正轨。82亿元的增资固然是一项大手笔,但从蚂蚁小贷的ABS规模来看,似乎也不足为奇了。 

新金融的生长速度与潜在空间固然令人惊叹,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关于监管的困惑。这是留给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挑战。新金融,需要新监管;金融科技创新,需要监管科技创新。在监管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现金贷行业正在迎接新一轮洗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