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崛起背后:1960年代疯狂涌入的日本投资

台湾经济崛起背后:1960年代疯狂涌入的日本投资
2017年01月24日 15:26 文华财经

1966年开始,日本垄断资本面临国内严重缺少劳动力,传闻正在计划到“韩国”、台湾等邻近地区寻求劳动力,扩建工厂,其中向台湾的扩张尤为活跃,因为台湾是以吸收外国资本为“国策”的。

《读卖新闻》估计,包括台湾在内的这些地区,劳动工资只有日本的一半,或不到一半,而且劳动力丰富,所以电子、电机工业、合成纤维等需要大量工人的垄断资本今后将更加大力向台湾扩张。

根据台湾的“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简称“经合会”,是蒋介石“行政院”下的一个构机)的调查,日本企业对台湾的投资,在1953——1966的13年内共为88宗,投资总额1270万美元,占外国投资近一半。特别是1965年一年日本投资共14宗,1966年36宗,显示这两年内的日本企业对台湾投资有显著增加。

为了尽量吸收外国资金,台湾蒋集团开辟了“高雄出口加工区”,以便容纳更多的外国企业。

日本企业的投资件数虽然占第一位,以投资金额而言仍是少数。美国平均每家企业的投资额约为132万美元,日本企业平均每家不过14万美元。日本企业投资也有大宗的,如“帝国人造纤维”和台湾的中国纺织厂合办的工厂“华隆纤维厂”,设备资金为350万美元,周转资金270万美元。

1954年至1966日本对台湾投资120件,占外国与台湾达成“技术合作”总数(一百七十一件)的七成,其中以医药品、电器、通讯器材三个部门为中心,这种以技术输出与台湾本地的企业合作,从事技术提高,增加产品输出的竞争能力,在台湾以日本数第一。 日本企业之所以热烈向台湾投资或从事“技术合作”,主要台湾劳动力价廉,电力成本较低。而日本企业在当地立足后又能掌握产品市场。

笔者专注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投资更要顺应趋势。对现货原油沥青、金银铜、天然气等产品、股市、外汇有兴趣的投资者,必是有缘人。

如果你刚刚入市,来找我,我教你;如果你已经身在其中却并不理想,来找我我拉你;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却遍体鳞伤,来找我我帮你。不能保证你一夜翻仓发家致富但希望能细水长流,汇聚江海,用心做事,态度做人,希望能成为良师益友。套单的朋友,如果止损点位已经过了,行情已经反转,就没必要再去硬抗。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误影响你的心情,小损一单安全离场,盯准目标或将力挽狂澜。解单和应急补救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不同仓位不同点位策略不尽相同,本文不作一一阐述,可详询。

在机会面前:聪明人永远是宁可抓错,决不放过!

文/文华理财(bmw1913),喜欢的话分享到朋友圈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