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产大缩水,李嘉诚后悔了吗?

海外资产大缩水,李嘉诚后悔了吗?
2016年07月13日 10:12 财金阅读

李嘉诚投资英国,未必赚钱,但避险是肯定的,毕竟英国是这个世界上最讲求商业规则的地区之一。

英国出人意料地脱欧,造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嘉诚麾下的长和以及长江基建集团股价下跌超过8%,成为香港基准股指中跌幅最大的个股。作为英国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李嘉诚的损失惨重无比。他在英国运营着Superdrug和Savers商店、港口、Three电话服务以及天然气和电力输配业务,如今亮起了红灯。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报道,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 Ltd.)股价触及去年重组旗下公司以来的最低水平,跌至4年新低

还记得“李嘉诚抛空中国”的新闻曾在2015年引起轩然大波。据资料统计,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李嘉诚通过转让资产或其他方式套现人民币近800亿元,且自年初以来,将旗下公司注册地全部撤出中国。外界分析认为有两大考量:一、企业获得更大财务弹性,为了“方便做生意”;二、为长子李泽钜未来的发展“铺好路轨”。事件整整过去一年,几乎全盘撤出中国而转而投向欧洲等地区的李嘉诚对一年之前的不顾一切离开中国的举动,会不会后悔呢?

后悔与否,要看今天的李嘉诚是怎样一种心态。和过去讲求盈利至上的“李超人”不同,暮年的李嘉诚更注重财富的传承和稳定,这也是他移资海外的原因。换句话说,安全问题,是李嘉诚最主要的考虑。

当年,传奇大盗张子强绑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后,绑匪单枪匹马闯进李家,全身绑满雷管,张口就要20亿。后来李嘉诚以一时筹不出这么多现金为理由,先支付了大约10亿元。之后,张子强被警方缉拿落网,据说,李嘉诚动用了与内地政界的关系,才让张无法被引渡至没有死刑的香港,而是在大陆被直接执行死刑。号称“不参与政治”的李嘉诚与政府之间的深厚关系,此时完全浮现出来。

李嘉诚即使算不上“红顶商人”,但与之也相去不远。悬在企业家头上的那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李嘉诚深知它的锋利和无情,稍有不慎,很可能被以“非法集资”等各种罪名法办。此外,李嘉诚的两个儿子,皆缺乏与大陆复杂政界沟通的能力,难以适应大陆红顶商业的环境,再加上大陆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嘉诚不得不将投资重心转向文化上最重商、政策上最稳健的英国。这意味着最小的政治风险。

因此,在评论李嘉诚进军欧洲和英国的事情上,不能光算一笔经济账,还要看到“安全”这个极为重要是因素。其实,欧洲现在的营商环境并不见得有多好。法国的“黑夜站立”带动的大罢工扫荡全国,意大利的激进政党“五星运动”抵触富人,德国的穆斯林难民问题日趋严重;即便是美国,民粹政治、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商业风险也无法忽视;更不用说严重缺乏契约文化和法治精神的俄罗斯、中东与南美了。李嘉诚投资英国,未必赚钱,但避险是肯定的,毕竟英国是这个世界上最讲求商业规则的地区之一

从古至今,企业家都恐惧风险。他们害怕不可预知,远甚过可见的成本。这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离不开当地的契约精神和私产尊重。没有前者,企业便将面临无休止的刁难和敲诈;没有后者,企业的财富将难以躲避政治风暴的吞噬。这也意味了企业必然会逃离那些缺乏契约精神和私产尊重的地方,并向往法治良俗之所。为什么企业宁可忍受上海、深圳疯狂的地价成本,也不敢轻易尝试去东北或者山西等省份投资。因为在商业规则诡变无常的地方,无论是资本还是人身安全,都成为一大问题。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可见的地价更加可怕,任何人都知道,潜规则的横行和商业上的暗箱操作,能够轻易使他的投资血本无归

因此,如果要问李嘉诚是什么立场,他其实没啥立场。与你我等等小市民一样,一切都是从财富的安全和盈利出发。撤资中国大陆是源于此,而在撤资以后,又在海外表态,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如出一辙。李超人深知,在商言商,每一步棋都下得稳健,此乃基业长青之道。有不少大陆媒体喜欢用一种酸葡萄心理来揶揄李嘉诚说:你看,撤资以后老李失去了绝佳机会,其财富有所缩水,将被马云、王健林这样的内地富豪进一步赶超,拉开差距

这种言论只能说好傻好天真。李嘉诚不会笨到不顾实际环境,只在乎自己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几。在现实中,他老先生早就感到自己“谈笑风生”、“闷声发大财”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陆的商业规则和资本玩法在发生变化,“老派”的老李无非想暂避观望。其实自从当年他支持唐英年选特首未果,就多少产生了一种失望的情绪。在生意无法获得保障、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李嘉诚离去未尝不是一种选择。香港有不少百年以上的商业大家族,最终大多也退出了激烈的商业竞争,选择成立家族基金,投资于不动产、股票等等,通过食利来维持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李嘉诚重点关注的英国公用事业,正是这类资产。

身在海外,心在中国。李嘉诚在英国退欧这个特殊时刻却对陷入25年最低增速的中国经济投下了信任票,表示中国长期经济前景充满光明。其中深意,值得玩味。要知道,规则和法制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富裕前提。这有赖于吸引企业的能力。只有吸引而来的企业多了,当地人民才会有就业机会,享受资产升值的好处,城市才会出现商业繁荣和生活便利,以及经济的真正发展。反之,则会由于无法吸引投资者造成财富大量外逃。李嘉诚“逃了”一年以后,今天又转过头来一眼深情回望大陆,这复杂的心态,是多少企业家的真实写照。

(本文由孙骁骥授权投稿给财金阅读发表,并经财金阅读编辑。文章为孙骁骥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文章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