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集团发足狂奔新能源:120亿加码单晶电池

通威集团发足狂奔新能源:120亿加码单晶电池
2017年11月08日 15:52 华夏能源网

作者/王君齐

华夏能源网独家原创,转载须授权

通威集团正在新能源道路上发足狂奔。

11月6日晚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股份”)公告称,下属企业合肥太阳能拟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投建年产合计20GW的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总投资预计120亿元,项目以高效单晶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目前公司已形成5.4GW的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在建4.3GW新增产能,本次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高效晶硅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30GW,预计新增营业收入约220亿至240亿元/年。

这是近年来通威在光伏上的又一大手笔投资。

自1995年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成立后,通威集团凭借生产、销售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原料、鱼需物资等产品,一跃成为水产饲料龙头老大。并于2004年成功登陆A股上市。

两条腿走路,更加稳健。从外界跨行而来,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后,新能源这一看似与公司主营业务毫无干系的产业,逐渐成为通威集团大步前进的另一条“大腿”。

此前,据华夏能源网记者统计的22家光伏企业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公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96.13亿元,同比增长24.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28亿元,同比增长69.53%。净利润位列前三,营业收入排名第一。

公司认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有归功于新能源板块的业务爆发,及饲料业务的稳健增长。在公告中,通威股份称,公司在多晶硅业务板块,通过技术改造、产能扩大,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太阳能电池板块,除年初释放的1GW高效单晶电池产能外,2017年第三季度新增2GW高效单晶电池。截止目前,已形成5.4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非硅成本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威股份在新能源行业产能持续扩大,光伏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威股份进军光伏行业近十余年,水产界的佼佼者为何选择新能源来扩大企业版图?在新能源行业为何能够实现快速发展?背后又有哪些跌宕起伏的经历?

十年前看准新能源机遇

可以说通威股份进入新能源行业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趋势。

据资料显示,永祥股份是由通威集团和四川巨星集团于2002年11月共同投资成立。其主要经营业务为生产PVC和多晶硅。

“我清楚地记得,进入多晶硅行业的时间点是2006年12月19日。当时在北京,感觉PVC产业已落在人后,但新能源还没有真正开启,我们认为社会需求、环境压力等各方面因素会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动手更早,也就更有先机。”通威董事长刘汉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回答进入新能源行业的初衷。

在历史关头,刘汉元毫不犹豫地放弃了PVC而选择了多晶硅,奠定了通威集团发展新能源的基础。

彼时太阳能发电多为多晶硅电池,其主要原料是多晶硅,占电池成本约85%。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末端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启动,98%的国产光伏组件出口国外。2009年我国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推出“金太阳”工程,采取补贴方式,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从10万千瓦增加到2000万千瓦,多晶硅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将因此享受巨大收益。

正如刘汉元所说,2007年PVC市场相对成熟,光伏为朝阳企业,国内多晶硅公司总量相对较少,但投资规模较大。因此给了永祥股份发力的机遇。

2008年,永祥股份多晶硅产量就已经达到160吨,并将计划建设二期三个3000吨多晶硅项目。同时已与2家以上公司签订五年战略采购协议,预付定金达2-3亿元。是我国排名靠前的多晶硅企业之一。

行业动荡时期进退有度,保存实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产业链遭受重挫。包含永祥股份在内的光伏企业同样遭遇危机影响。通威股份收购永祥股份之后,由于历经全球危机、欧债危机,上游多晶硅产品大量积压,产品售价大幅降价。

刚尝到甜头的通威股份,在新能源板块就遭受了挫折。

2009年,通威股份的化工及新能源板块共实现营业收入11.95亿元,同比增加2.47亿元,实现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93.16%。在年报中,通威表示,净利润下降主要源于,当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且持续低迷,永祥股份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永祥股份发展前景不明确。

不过,虽然永祥股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通威并未放弃新能源板块业务。

2010年3月12日,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持有永祥股份154,000,000股占其总股本50%的股权转让给通威集团。将永祥股份这部分资产转移回了集团层面。

对此,刘汉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及永祥股份亏损阶段表示,“那2~3年,我把永祥的多晶硅业务抓起来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任何企业都会经历波峰和波谷,有些时机需要紧紧把握,但低谷时不如让它先好好调整、休憩。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很有意思。行业煎熬之时,永祥多晶硅是低流血状态,最多有2亿元的亏损。该停产就停产,该控制就控制。企业只有安全地活下去才能迎来新的一天,否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我当时跟同事们说,要以自己的判断为准,多晶硅不允许干太大,工厂要控制住产能和产量。”

但这次“退”的战略打法,同时也给通威股份二次发力新能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永祥股份亏损多年之后,再度启动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次年顺利投产,产能突破15000吨/年,跃居全国前三。

2016年年初通威股份再次收购永祥股份。此时永祥股份的估值已远远超过当年。

来源:雪球

历劫后的通威再次进军新能源,加速产业链整合

2015年我国饲料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企业整合速度加快,行业竞争激烈。通威为顺应时代潮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快速调整战略。利用公司在科研、品牌、综合运营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及现有的规模化优势,发展饲料行业。以智能渔业、渔光一体为基础,打造新的养殖商业模式。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全面回暖,国外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内光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渐下降,同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市场洗礼,部分无效或低效产能逐渐被淘汰,进入壁垒提高,光伏行业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呈现出集中性发展态势。

在国内外形式一片大好的背景下,通威股份开始集中发力二次进军新能源行业。2016年年初,通威收购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威新能源”);下半年收购合肥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通威”),形成“渔业+光伏”两大主业。

渔光互补项目

事实证明,通威进入新能源行业行之有效。

2016年通威股份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84亿元,同比增长11,2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0.25亿元,同比增长39.07%。其中农牧业务营业收入148.18亿,收入比例71.46%,利润比例53.4%;光伏业务营业收入59.18亿,收入比例28.54%,利润比例46.60%。

公司表示,2016年相继收购通威集团旗下的多晶硅、电池片等优质光伏资产,形成了“农业+光伏”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光伏产业贡献了主要的业绩增量,以多晶硅为主业的四川永祥扣非后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179%,以电池片为主业的合肥通威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8.4%,农业板块利润贡献同比基本持平。

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显示,10月份通威总市值达到391亿元。记者此前查阅8月份通威市值为279亿元,短短2个月的时间通威增长了100多亿的“身价”。如此快速增长,不禁令人咂舌!记者认为通威的市值变化与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板块紧密相连。

2017年通威相继在新能源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着重发展“渔光一体”模式及家庭户用分布式发电项目。据了解已通过审核的光伏发电项目达1000MW。

2017年4月15日,在江苏如东投资1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天津宝坻2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江西南昌20MW“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农户等105MW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根据通威发布2017年半年报显示,永祥股份的多晶硅产能已达到2万/吨。今年上半年,永祥股份多晶硅销量0.18万吨,同比增长40.04%,产能利用率超过110%;多晶硅单吨生产成本同比下降5.2%,降至5.7万元/吨以下。

合肥通威上半年电池产销均超过1.8GW,同比增长超过80%,在目前已建成的3.4GW单、多晶电池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着产能利用率超过100%。并于2017年8月22日,建设投资合肥通威二期2.3GW高效晶硅电池片项目。

如今的通威,不仅在水产界称霸一方,在光伏行业也是风生水起。根据通威在新能源的一系列“动作”,2个月增长100亿,无疑是一个巨大“惊喜”。近期通威对新能源行业的项目投资较为频繁,但是项目收益还需要后期呈现。未来的通威将会怎样,令业内人士着实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