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立说明会毫无诚意,愚弄公众,呼吁重开!

海立说明会毫无诚意,愚弄公众,呼吁重开!
2017年08月28日 23:27 李志林

 海立说明会毫无诚意,愚弄公众,呼吁重开,当面答问 !

 1、缺乏诚意,不敢与投资者当面沟通。

 记得去年三爱富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前,直接在上交所大厅,召开大规模的投资者说明会。有上交所、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0多家权威媒体、基金、券商、机构投资者参加。除了事先准备好的发言外,还当场回答听众提出的四五个尖锐问题,以及反复追问,开了近3个小时,直至大家感到回答满意为止。显示出三爱富各重组方对重组的充分的自信,对投资者的高度尊重。

 而本周一上午海立的投资者说明会,面对市场高度关注的“转让门”事件,竟然刻意安排在网上平台,几位负责人将事先准备的稿子念一念,一个小时就草草收场,敷衍了事。这是心虚的表现。 

 2、违反拍卖规则,还混淆视听,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

 例如,海立在说明会上声称:“直到终止转让时,尚没有企业提出正式申请”。似乎以此可作为终止的理由。其实,产权和房地产拍卖市场的的行规是:为了提高竞拍成功的概率,并尽可能不致于使成交价格过高,竞购者通常是在最后一天,甚至最后一小时才出牌,亮出自己的价格。

 问题是:海立离转让拍卖截止日还剩4天,就匆匆宣布终止。不是没人来参与,而是他们已经接待了很多家有意收购者,自己却反悔了。 

 3、涉嫌假拍卖,搞内幕交易。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规定:国有股权若转让给国企单位,可以内部一对一协议转让。若转让给非国企单位,就必须公开挂牌转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但是,海立这次转让国有控股权,却是搞“假拍卖,真内定”。据有关媒体报道,海立原来设计受让企业的13个条件,是为青岛海尔量身定做的(有文字为证)。并打破了通常拍卖期为一个月的惯例,仅限10天时间,想借以排除其他竞拍者,搞突击转让给青岛海尔。

 谁知,竞拍开始3天后,就有格力集团等五六家著名企业专程来沪,有意参加竞拍,并积极做准备。有的企业表示,哪怕价格再高,也志在必得。

 海立正是鉴于自己的如意算盘被打破,个人的既得利益不保,所以才出尔反尔,突然终止转让。这是对国有股权转让规则、拍卖规则、市场经济法则的蔑视和嘲弄,是内幕交易的表现。 

 4、海立终止转让时所谓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伪命题。

 以股市二级市场30天均价10.54元,作为拍卖底价,已经大大高于每股净资产3.89元;公开转让是符合国务院国资委的法规的;拍卖底价和拍卖方式是经上海市国资委批准的;6天内二级市场股价已经涨了30%多,最后4天还会涨;有着众多的企业参加竞拍,最后的成交价只会越来越高。可见,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完全是海立某些人掩饰错误的挡箭牌。这等于说,海立发的两个股权转让公告,以及上海国资委批准文件,都是在做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十分荒唐!

 5、无视上市公司公告的法律效应,负有误导投资者的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如果是上市公司一般公告,如合同未签成,个别项目落空,领导部门未批准,致使上市公司未履行公告,投资者可以理解,不会追究信息误导责任,更不会要求经济赔偿。

 但是,海立在发第一个公开转让国有控股权公告时,还提醒投资者:“此事存在着上海国资委不批准的风险”。但是,在停牌5天后,海立发的第二个公告,称:股权转让已获得上海国资委的批准,次日将予以复牌交易,转让期和交易日为10天。在这个公告里,海立并未向投资者提示风险。

 那么,海立的两则公告,属于什么样的信息呢?

 这是公开挂牌转让国有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类同于借壳上市的重大信息。这是资产重组中最该级别的利好消息,并且是正规的、权威的、毫无异义的消息,还涉及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变。

 在此消息引导下,6天内成交了1.36亿股、17亿金额,股价涨了30--34%。 而今,海立股份在没有充分的理由下,擅自终止股权拍卖转让,那么,上市公司的相关决策者,就必须对受此信息引导高位买入、复牌后被套的投资者,以及因对消息抱有良好预期而持股未抛、今后变为亏损的投资者,负有赔偿责任。

 我们强烈要求上交所、证监会、上海国资委、上海市政府,多国企和民企的违法违规,一视同仁,加以严厉监管。

 敦促海立和电气集团负责人,必须老老实实向市场讲清这次股权转让始末和终止的真相,像三爱富那样,召开面对面的、有媒体、机构和投资者参加的说明会。

 不然,若不分清是非,贸然复牌后,投资者的利益将严重受损。

 此风若不制止,必将会有更多的国企和民企如法炮制,搞忽悠是重组,危害资本市场的生态健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