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不平衡造成崩塌,再平衡势在必然

李志林:不平衡造成崩塌,再平衡势在必然
2017年11月24日 19:56 李志林

11.24忠言周评:不平衡造成崩塌,再平衡势在必然

1、“二八”严重失衡造成年内最大跌幅。

上周我(公众号:李志林)发表的《“二八”现象是成熟还是畸形》,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强烈共鸣。

包括中证报召开基金经理座谈会上,十多位基金经理一致认为:“大象起舞”涨得不好意思了,许多大盘股股快到头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已基本到位;年末将近,抱团取暖的机构中必然有一部分会抢先出逃,保住胜利成果;明年的机会将主要转移到成长股。

但是,本周前3天,在大盘股继续狂热拉升下,大盘指数暴涨3天,终于导致周四大盘指数出现年内最大跌幅,上证指数跌2.29%,上证50跌2.38%,沪深300跌2.96%,打破了前11个月这3个大盘股指数日跌幅不超过1%的记录。

周四的暴跌,引起了市场强烈的震撼。虽然上证指数跌了2.29%,但两市只有21只跌停股,远不如上周五上证指数仅跌0.5%,但有113只个股跌停那么引起市场广泛的担忧。

此为何故?上周五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大跌了2.12%、2.62%、2.31%,跌的主要是中小盘股。而本周四,大跌的主要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险基金、沪股通和深股通等机构抱团取暖的大盘股、高价股和上证指数。但是,主流舆论不愿承认是“二股”(大盘股)炒作过度、过于疯狂所导致的暴跌,而把原因归结为其他的利空(如严控网贷等)。直至周五,多数中小盘股已经止跌反弹了,两市个股涨跌比753:495,1009:843,涨多跌少,唯大盘股、高价股(如茅台、保险股、券商股、石化股、科大讯飞等)继续下跌不止,才引起人们对“二八”严重失衡危害的重视:恶炒大盘股达到极致,也会引发股灾的(如,已有50家公司、2300亿元的股权面临强行平仓)!

2、周四大盘暴跌时国家队为何袖手旁观?

周四晚,很多人忿忿不平地责问:“如此大的暴跌,国家队为什么不护盘?”

首先是,国家队护盘的大盘股的价值,如今不是被严重低估,而是趋于合理。当时,上证50指数的估值只有6—7倍,银行股的估值只有4—5倍,所以国家队护盘和建仓十分坚决。而今,上证50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1倍市盈率,沪深300的估值已经恢复到15—20倍市盈率,大盘股已进入了价值合理区间,并有个别的大盘股已出现了泡沫,所以出现波动是正常的。

其次是,大盘股的涨幅过大过快。今年以来,截止本周五,上证50指数从2266点——2936点,涨幅29.6%(最大涨幅34.1%);沪深300指数从3310点——4104点,涨幅24%(最大涨幅28.7%)。这反映了国家队和众多机构重仓持有的300多个大盘股的涨幅巨大,个股更是获利丰厚,与同期上证指数涨8.1%、深成指涨9.7%、中小板跌0.04%、创业板跌9.17%,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此无需去大盘股护盘,兴许国家队还在压盘出货呢!

再次是,某些领头羊的大盘股走势,已经由“慢牛”变成“奔牛”,并演变成“疯牛”的可能。以贵州茅台为例,今年股价从327元起步,到400元、500元、600元、700元!,连破4个整数关口,一路高歌猛进,舆论更是高叫看874元、1000元的目标价,“疯牛”股之像逐渐显露。

谁都不否认茅台是家优质公司,股票也是好股票。但是,再好的股票如果不是走慢牛、充分换手,有涨有跌,而是变成了天天涨、周周涨、月月涨,幻想一步登天,吊足全国股民的胃口,不顾一切地来高位追涨,使之变为止不住的“奔牛”和“疯牛”,就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其股价从惊人的超高位崩溃式下跌,就会带动酒类股、白马股一起连续暴跌,并引发市场对大盘股和中小盘股一起恐慌性杀跌,造成新的股灾。

所以,茅台股价的“太疯”,连茅台公司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于11月16日晚发出了风险提示公告。同日,新华社也就茅台的“奔牛”走势向市场发出了强烈的警讯:不要因更加疯狂后而葬送了整个中国股市!

如果投资茅台是价值投资,那么其400元时的分红率还不及银行一年期的利息,涨到了700多元,就与价值投资无缘,而与炒概念股、炒垃圾股属于同类性质。

新华社和茅台公司同时发风险警报,这应该反映了管理层对恶炒大盘蓝筹股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所做出的调控举措,其后,茅台股价便连跌6天,从720元—622元,股价跌掉近100元,市值蒸发1200亿元,表明茅台股价确实存在泡沫。

再如,当茅台受到抑制后,有机构便试图推出另一个大盘股的领头羊——中国平安。今年以来从35.4元,一路上涨到本周的80元,涨幅126%。但媒体舆论把它称为“腾讯第二”,“下一目标是看100元”,“现在买进不是追高而是抄底”。作为一个保险股,其股价陡峭式的疯涨,同样引起市场各方强烈的担忧:难道中国股市的领头羊就是白酒、银行、保险这类传统产业股?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队又怎么可能像以往那样的出手护盘,为“奔牛”股火上浇油、锦上添花?

3、市场为何不愿跟风“二股”?

尽管“二股”中多数是绩优股,是中国支柱性产业的行业龙头;尽管从主流媒体一再为“二八”现象唱赞歌,反对人们炒概念、炒小、炒新、炒差,号召人们去买大盘蓝筹股。

照理说,广大投资者应该对管理层的投资指导,善意提醒、好心相劝感激涕零才对,积极投身到大盘蓝筹股当中去,为什么仍有相当多的投资者顽固地拒绝买“二股”呢?

一是因为,恶炒大盘蓝筹股历来都没有好下场。

如2012年,原监管层负责人大声疾呼“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反对炒小、炒新、炒差”。但是,仅两个月不到,大盘蓝筹股便从终点到起点,还打穿了起步价;上证指数从2600点跌回1874点。相反,被严厉打击的创业板,却从585点一路涨到后来的4037点。

而今年大盘蓝筹股和上证50,之所以涨幅能达到30%——50%,那主要是因为有3万亿巨资的国家队领衔,并在各路机构的配合下,国家队的市值已增加到4.5万亿,国家队和各机构获利十分丰厚。这是特殊条件下为解救国家队的一次成功战役,对此人们可以理解。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高位追涨承接大盘股呢?

二是因为,今年大涨的大盘蓝筹股,基本上属于传统的周期性产业,缺乏成长性。

例如银行股的领头羊工商银行,今年从4.41元,涨到6.40元,涨幅45.5%。虽然其估值还不到10倍市盈率,看起来颇有投资价值,但是其业绩成长性只有2.3%,令人尴尬。

鉴于本周五部委推出史上最严资管新规,对110万亿的资管资金进行大一统的监管和去杠杆,并且打破理财产品的保底保收益的刚性兑付。百万亿资管中,绝大部分是从理财产品衍生出的产品。一旦断了这一块资金,对表内与表外资产的比例是1:0.4的银行股来说,必会使隐形的坏账暴露,业绩下降,属于利空。同时对资管产品的承载体券商,也将进一步减少收益,也是利空。

再如,今年因去产能而导致业绩大增的钢铁、有色、煤炭、石油石化、水泥等周期性产业股,明年增长的幅度将会随着M2的大幅下降和投资的减少,业绩增涨幅度必然会大幅压缩。

三是因为,根据“大年之后是小年”的股市规律,市场普遍预期明年“二股”难有大的机会。

今年大盘蓝筹股普遍上涨了50%左右,涨幅在50%——100%的也不占少数。这么多的大盘股,都落在抱团取暖的国家队和各路机构手里,有谁能接得住盘?

有人指望明年6月A股加入MSCI指数后,境外资金会来接盘。我认为,这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即使想全部接走,区区1300亿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

有人认为明年这些大盘股既然在大机构手里,所以明年还能大涨。那么请问,在10月M2货币增量下降到27年的新低8.8%的情况下,以及在金融去杠杆的硬任务的背景下,能让这些大盘蓝筹股更上一层楼的巨资从哪里来?

根据自然界“高岸为股,深谷为陵”的规律,以及股市风水轮流转、热点与冰点相互转换、高价高位股与低位低价股转换的原理,人们有理由相信,明年大盘蓝筹股的主要任务是回归本位,担当为大盘“搭台”的角色,在高位进行震荡整理。能够达到大盘的涨幅,就已经很不错了。

4、今年成长股为何跑输大盘?

今年元月3日到11月20日,虽然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上涨8%和10%,但扣除今年新上市的408只新股,仅有765只上涨,2274只股下跌,三分之二以上的股票是下跌的。其中,跌幅30%的个股有832只,跌幅20%以上的个股有1387只。

虽然现指数仍在3350点以上,但是,有1370只股低于2016年初股灾最低点2638点时的收盘价。其中689只股跌幅在20%以上,407只跌幅超30%,很多股票已经跌到2000点以下价位。这难道不是上证指数慢牛掩盖下的结构性股灾吗?

对于这个27年股市来少有的现象,投资者必须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反思。

第一, 炒小、炒新的成功概率大减。

虽然今年发行的新股仍然是小盘股,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

一方面,网下配售新股的A类机构,拥有大量的筹码,国家队、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分配到40%网下配售新股中的76%,其他机构分配到20%。而新股上市后连续的涨停,不排除有机构通过用巨量堆积涨停板上的接盘,以便而靠气势继续推高股价,一旦打开涨停,网下配售新股的机构就蜂拥的抛出。打开涨停日的价格,基本上就是最高价。一轮又一轮的炒新族几乎死光光,绝大多数的新股,现股价被腰斩。

另一方面,现在新股上市后的高送转,受到交易所的严格监管;上市一年后才能再融资,融资比例不得超过20%。这就使以往新股上市后,一再进行大比例高送转,并通过大比例再融资购买优质资产,大幅增厚利润,维持股价在高位的暴利模式,如今已不复存在了。

第二, 大小非不断地减持,不断地剪小盘新股的“羊毛”。

由于目前新股上市,只公开发行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新股,尽管上市后股价仍然奇高,但只能维持8个月左右,因为再过4个月,小非就要减持了。小非减持完毕后,再过一年多,市场又不敢炒了,因为害怕大非减持,市场得打提前量出逃。遂导致大量次新股的股价,比上市后最高价跌掉三分之二。大小非减持可谓炒小、炒新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 对小盘新股监管从严。

如华大基因遭到了特停,复牌后便2个跌停,股价从262元跌到了208元。并带动了创业板高价股富翰微连跌3天,从263元跌到了220元;汉王科技也大跌3天,从34.75元跌倒26.42元;并带动了大批的中小创次新股暴跌不止。

第四, 造假公司一粒“屎”坏了一锅“汤”。

今年的乐视网和尔康制药的业绩造假,对成长股伤害极大。尤其是曾经的创业板的领头羊乐视网,从4月14日停牌至今已7个多月,一直未复牌。但是,其业绩造假和资金链断裂的丑闻不断,28家基金踩雷,机构不断调低其估值,预计其复牌后将会有连续十几个跌停板,从30.68元跌到7.5元。吓得持有其他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在担心乐视网哪天复牌。

第五, 扩容太快,市场失血严重。

今年以来,发行新股已达到近400只,半数都在创业板和中小板,小市场的扩容的比例尤其高。2000亿元的融资额,上市后至少翻一倍,失血便是4000亿。

加上每日都有大小非减持,减持的资金并不是舆论宣传的是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用来跻身中国2000人富豪榜之中(从20亿——2600亿)。相当多的大小非减持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购买豪宅。例如,最近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汤臣一品,创出了每平方米34万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天价,买主便是刚完成大非减持的某上市公司董事长。这种行为,既剪了投资者的“羊毛”,又推高了房价,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性极为严重。为什么不在新股发行时解决一股独大,把部分大小非在新股发行时按发行价一起上市呢?

第六,监管层和主流舆论越俎代庖,对股票做价值判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60条,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但是到了中国股市,却变成了行政权力和舆论起了“决定作用”:要求人们只能炒“二股”(大盘蓝筹股),不能炒小、炒新、炒概念。这显然是裁判员直接上场踢球了,并且帮助一方打败另一方。

可以说,今年大盘股大幅上涨,是靠吃了小盘新股、中小盘成长股的“人血馒头”实现的。尤其是本周前半周打折价值投资旗号恶炒大盘股,导致成长股狂跌,行为可诛!

5、市场呼唤“新经济蓝筹”

为了克服市场发展不平衡(“二八”现象带来的危害,市场急需再平衡,寻找“第三条道路”)。

中国广大投资者既非一概拒绝大盘蓝筹股,而只是拒绝涨幅巨大的、传统的、周期性的、成长性不足的大盘蓝筹股,也不是一味地热衷于炒小、炒新、炒概念(炒差的人是极少极少的),而是热切地盼望A股出现像美国股市中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特斯拉、阿里巴巴,和香港的腾讯那样的新经济蓝筹股。

目前市场之所以会恶炒周期性产业的大盘蓝筹股,或者炒小、炒新、炒概念股,就是因为管理层失职,发了那么多小盘新股都没有出现公认的新经济蓝筹股;严厉遏制市场的并购重组,使A股新经济蓝筹股迟迟无法脱颖而出。

终于,在11月24日召开的“2017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上,上交所副理事长张东科主旨讲演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上交所正在实施“新蓝筹”行动。

他提出:“中国经济要做到行稳致远,至少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改革,二是创新”;“到2020年,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将形成一大批全球领先的优势产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动力”;

“利用资本市场可以促进产业资本形成,可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提供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发股发债直接融资、并购重组等多种工具”;

“新蓝筹就是新经济+蓝筹。新经济即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蓝筹就是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优质企业。新蓝筹企业主要包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企业、新经济企业、高技术企业。这是我们今后要积极吸引和服务的企业”。

在我(公众号:李志林)看来,新经济蓝筹,就是区别于周期性大盘蓝筹股和小盘股成长股之外的投资者的“第三条道路”。

A股市场既需要像360及其他新经济中概股回归借壳上市,也需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新兴产业蓝筹股,还需要地方国企和央企未上市的新兴产业资产证券化。通过借壳上市,成为新经济蓝筹;更需要现有的新经济企业与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国际一流新经济领军企业搞混改,成为国际一流的新经济蓝筹股。

鉴于明年国家宏观政策(自贸港、国资改革、混改、科创中心)、产业政策(人工智能、互联网、半导体、国产芯片、5G、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装备等)更倾斜于新兴产业,我相信,走“第三条道路”,寻找潜在的新经济蓝筹,或估值较低的新经济成长股,将是投资者在明年股市跑赢大盘,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途径。明年优质成长股将王者归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