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

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
2017年01月16日 12:40 中债资信

作者:中债资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研究团队   

产品说明:为更好服务市场成员,中债资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研究团队自2015年起推出了《地方政府及城投行业监测周报》,主要内容为对近一周该领域重点事件、政策、新闻等热点进行点评、对城投企业及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等。

一、上周要闻点评

(一)2016年部分未发行地方债将转至2017年,置换债2017年将加快发行

要闻简述

根据计划,2016年地方新增债券规模1.18万亿,置换债限额约为5万亿,但均有小部分额度未使用完。未用完额度将转到2017年,允许地方继续发行相应债券。与此同时,2017年财政部将加大置换债发行力度,大部分存量置换债务有望在2017年实现置换。

中债观点

1、剩余未发行地方债额度将转至2017年,但区域发行存在分化。据中债资信统计,2016年,除深圳外,全国共有31个省级政府和4个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债,全年共计发行60,459.38亿元。其中:置换债48,675.17亿元(占比80.51%),新增债11,784.21亿元(占比19.49%);而根据财政部年初《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其中置换债计划发行额度5万亿元、新增债额度1.18万亿元,目前来看,2016年分别尚余约1,325亿元置换债和17亿元新增债额度,不过据悉,财政部同意,对于额度未使用完省份,可结转至2017年使用。2016年地方债发行额度使用情况呈现明显区域分化,其中,内蒙古和湖南,受制于地方债务风险较高的原因,2016年新增地方债有较大额度未使用;受益于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东部沿海的浙江、福建新增债券发行规模超过其额度;而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陕西、广西和青海发行的新增债券规模亦超过其额度。不过,对于超过发行限额部分主要以新增债券为主,在经济增长持续承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新增债券超限额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支撑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2017年置换债发行规模或进一步扩大,但全部债务置换或延续至2018年上半年。根据原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表态,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余额15.4万亿,其中1.06万亿为过去批准发行的债券,除去此部分之外,剩余约14.34万亿存量债务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置换。扣除2015~2016年累计发行的8.07万亿置换债和到期地方政府债券偿付,预计剩余置换债发行额度空间约6.3万亿,加之未发行额度结转以及置换期过半影响,预计2017年置换债发行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大。但由于上述三年置换期未明确具体时间,考虑到江苏省于2015年6月发行第一期置换债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债务置换的要求,中债资信预计全部债务置换或延续至2018年上半年。此外,通过与各地财政厅沟通了解,部分省份已将置换债发行计划延展至2018年。

3、置换期内,城投企业剩余存量政府债务完全置换存在较大难度。目前,三年置换期已经过半,剩余未置换的城投债务多为资金成本较高的公开债券或信托类非标债务,涉及债权人复杂,地方政府缺乏相关执行经验,且88号文和《指南》均未明确债务置换价格,倾向以面值或明显低于市值置换的地方政府将与倾向以市值置换的债权人展开利益博弈,置换意向难达成,若定价过低,将引起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尤其是在目前城投债券占全部市场债券总额约1/3的背景下,必然引起市场大幅震荡,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13盘锦高新债”、“13临海债”等提前置换“流产”,或正是多方利益博弈以及监管层介入、避免在目前情况尚不明朗局势下引发市场大面积恐慌的综合考量。因而,中债资信认为,置换期内,城投企业剩余存量政府债务完全实现置换存在较大难度,若无法达成置换协议或置换期后,该类债务脱离政府债务体系,偿付风险将加大。

二、上周地方政府及城投债券发行情况汇总

1、地方政府债券

上周(1月9日~1月13日)无公告已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

2、城投债券

1月9日~1月13日总计发行城投债券12只,发行规模合计132.00亿元。

三、本周地方政府及城投债券发行预告

1、地方政府债券

截至2017年1月13日12点,无已公告本周(1月16日~1月20日)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

2、城投债券

截至2017年1月13日12点,已公告本周(1月16日~1月20日)将发行的城投债券总计5只,合计23.00亿元。各只债券的详细情况请见下表:

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请注明信息来源于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在任何情况下,中债资信及其雇员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中债资信”或联系本微信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