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涡暴雨袭击王首富 万达商业回归依旧充满不确定

冷涡暴雨袭击王首富 万达商业回归依旧充满不确定
2017年06月30日 15:53 投资时报

万达系证券产品遭遇突发行情后未能迅速收复失地,令其旗下万达商业回归A股进程面临挑战。常年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海外并购受阻,以及营收走低等诸多不利因素开始浮出水面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孟楠

“暴风雨来临那一天,迷途的羔羊还没回来。”

2017年6月22日,号称六年来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冷涡暴雨并未像预报的那样如期而至,可铺天盖地的预警信息,匹配着民谣诗人万晓利的歌词,席卷了该地区的朋友圈。

同一天上午,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集团”)旗下的证券产品却真正经历了一场“暴风雨”般的行情。其中万达集团的多只债券下跌幅度超过2%,至于旗下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万达电影的股价,更是逼近跌停一线。四十多个“小目标”半个交易日消失殆尽。突如其来的行情令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持续发酵,各路“消息”弥漫在整个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业”)私有化概念股亦受到波及,其中影响最大者为国中水务、皇氏集团和杉杉股份,当日跌幅分别达到3.47%、3.87%和3.34%。

作为曾经港股规模最大的IPO公司,万达商业启动回归A股之路过去两年来备受各界瞩目。招股书显示,万达商业计划发行不超过2.5亿股新股,拟募资金12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南京仙林万达茂项目和济南、合肥、成都以及徐州四个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

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16年万达商业营业收入占整个集团收入的56%。2017年一季度万达商业实现营业收入260多亿元,利润总额87亿元,毛利率有所降低但保持在46.4%的较高水平。

而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此前万达商业私有化中王健林及万达集团并未实际出资,而参与襄助的诸多企业无疑将“宝”押在其迅速实现A股上市后的“估值红利”。同时,一旦未按既定时间IPO,则王允诺每年12%的资本回报率亦相当可观—当然,从另一个财务角度分析,所谓“一分未花”事实是以空间换时间,并同时承受高昂的借贷成本。

多重政策影响下,从2015年9月向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至今,万达商业始终处于IPO排队状态中。但经由此次突发事件,万达集团常年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未来海外并购受阻,以及营收走低等诸多负面因素开始“会师”,而其回归的时间表亦变得愈加不明朗。

财务数据首现营收下降

招股书显示,万达商业成立于2002年9月,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管理,是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后者亦持有前者43.71%的股份。王健林作为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直接及间接通过其控制的大连合兴合计持有万达集团100%的股份。同时,王健林直接持有万达商业6.79%的股份,为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此外,王健林配偶林宁持有万达商业3.18%的股份,夫妻二人合计持有万达商业的股份比例为53.68%。

2017年1月4日,王健林作出万达集团2016年工作报告。该报告显示,2016年万达集团总资产规模达到7961亿元,同比增长21.4%;营业收入为2550亿元,同比增长3.4%。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营收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在2016年戛然而止,究其原因则是旗下万达商业收入同比减少25%至1430亿元。万达集团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其地产板块主动减少600亿房地产收入,但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据Wind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下称“报告期内”)万达商业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3.11亿元、245.81亿元、248.38亿元、299.72亿元和303.36亿元。相比2015年,2016年净利润仅增长1.2%。其中高利润率的商业租金弥补了地产板块缩减所产生的各方面影响。2016年其商业租金共实现收入195.8亿元,同比增长29.6%。

不过,万达商业地产板块营收方面如此大幅度的“被调整”,亦是由于其整体的转型方向是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未来其将继续缩减地产板块业务。业内人士表示,商业租金收入利润率虽高,但对于营收和利润总额方面贡献有限,将来能否继续弥补缺口还是未知数。如今万达商业营收高增长已停滞,微增长的净利润亦不容乐观,持续盈利能力值得再考虑。而对于目前IPO审核的监管政策,持续盈利能力是目前拟IPO企业能否过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报告期内,万达商业的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口径)情况亦不容乐观。平均每年高达近82%的资产负债率高出房地产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近12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更是接近90%。此外,万达商业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整体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31.86%、22.70%、16.25%、16.61%和14.81%。

谣言散去阴霾依旧在

回顾“6·22”的突发行情,一条“某金融机构下发通知抛售万达债券”的消息引发了万达集团证券产品的暴跌。鉴于无法止住恐慌性抛盘和谣言散播的影响,当日午后,万达电影通过深交所即刻做出停牌处理。万达集团同时发布声明称,“网络恶意炒作某金融机构下发通知抛售万达债券一事属于谣言。万达集团经营一切良好。”

针对万达集团的强烈回应,相关消息似有所收敛。然而,资本市场并未出现雨过天晴。随着万达电影的停盘,恐慌情绪持续发酵并波及到了复星系旗下的股票,当日截至收盘,复星医药A股暴跌8.02%,港股亦收跌5.92%,此外复星国际股价下跌5.78%,而2022年到期的复星美元债券跌去2个基点,创下复星美元债历史最大跌幅。

实际上,二者证券产品先后遭遇暴跌行情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已有多家媒体报道称,银监会紧急电话要求各银行,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重点关注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然而截至6月29日,前述两家公司并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

万达电影随后采取了复牌措施,并对外宣布,控股股东万达集团计划未来3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超10亿元。

不过,若万达集团债券融资因受负面消息冲击导致渠道不畅,那么融资成本提高将对公司的资金面带来不利影响。海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万达商业应付债券规模超过了867亿元,占有息负债总规模的35%。

海外并购或将受阻

《投资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该事件所波及到的企业均具备相同的标签属性—“海外并购”和“民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近两年正值火热之际,根据全球数据处理公司Dealogic统计显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从2015年的1005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2266亿美元,海外并购数量方面在2016年达到近800件。不过,大量资本的外流致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

2016年底,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声明称,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海外并购被推到监管的风口浪尖。

纵观近些年万达集团的海外并购,从2014年第一个海外地产马德里西班牙大厦项目开始,到2016年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海外文化企业并购。万达集团海外并购投资累计已超过150亿美元,覆盖电影、旅游、体育、地产等多个产业。而就在万达集团证券产品纷纷暴跌之前,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万达集团拟以4.7亿英镑,收购伦敦又一地块。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处在贬值通道,对企业来说,资产外币化的配置对企业确实有利可图,但从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大规模的海外并购的确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时候不利于市场稳定。

“燕子飞回了屋檐下的巢,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或许此刻的王健林,很希望借助万晓利的吉言,只要万达商业最终成功上市自然否极泰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