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斗一年万科终亲自举报 股价跌超三成谁在受益?

缠斗一年万科终亲自举报 股价跌超三成谁在受益?
2016年07月21日 18:50 投资时报

继最大个人股东刘元生后法人名义的九千字举报,台面上是质疑宝能资金合法性并否定投票权,但动摇机构与散户信心才是根本。但从法律层面而言,万科也露出自身短板。更重要的,万科的结论已在挑战所有私募和结构化私募的生存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苏慧

2016年7月19日,一纸《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下称“举报信”)让旷日持久的“宝万纷争”硝烟再起。这一次,万科将标靶对准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作为劣后委托人的九个资产管理计划(下称“九个资管计划”),称已向证监会、基金业协会、深交所、深圳证监局举报宝能增持万科股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恳请监管机构启动核查。

在这份近9000字的举报信中,万科方面详述了对宝能系及其九大资管计划的种种质疑,包括宝能系旗下钜盛华及其控制的九大资管计划涉嫌违法违规且不具备收购人条件;更直指钜盛华涉嫌市场操纵,拉高股价,向前海人寿输送利益,并且涉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无论在选择出击的时机,还是举报信的详实程度上,万科管理层此举无疑是做足了功课。但仍有诸多行业资深人士对此举报信表示质疑,认为万科方面是在揪住一些细节“试图混淆视听”。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不少财经评论人士认为,万科此番举报,就是上市公司主动放利空要把股价打下来。其关键点就在于宝能资金端是否充裕,“爆仓就完蛋,有钱继续任性”。

业内质疑举报信张冠李戴

2016年7月19日下午,举报信开始在坊间广为流传。

举报信共罗列四大问题,包括:九个资产管理计划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九个资产管理计划违反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九个资管计划将表决权让渡与钜盛华缺乏合法依据、钜盛华及其控制的九个资管计划涉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对于宝万“开战”以来万科方面首次以上市公司名义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的举动,有评论方指出,此份举报信“引据详实、字字珠玑”。然而,《投资时报》记者观察到,除万科方以外,更多法律界及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却纷纷表达出自身的质疑。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律师张远忠,就在其博客中对上述举报信表达出几点不同意见。

关于资产管理计划的一致行动人,张远忠认为,“资产管理计划如何存在一致行动人?更何况万科一直强调资管计划不是收购主体,为何要做一致行动人信息披露?至于资管合同中缺少某些条款问题,资管计划合同条款没有强制性规定,资产管理人与投资人可以自行约定合同条款,万科就此提请监管机构查处宝能岂不违反契约自由原则,且也违反合同法律规定。再说即便合同条款的违规受害人应当是合同相对人,万科也不是适格的举报人。”

对于“九个资管计划是通道业务还是合法资管运作”的质疑,张远忠表示,“从万科描述的运作过程看,钜盛华下达投资决策不等于自己操作股票。实践中,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人约定下达投资决策的方式可以通过默认程序并通过电脑下达指令。因此,万科仅有钜盛华下达指令的IP地址还不能得出钜盛华违规操作股票的结论,也不能得出是通道业务的结论。”

至于钜盛华是否利用九个账户操纵股价,张远忠认为,操纵股价必须主观上有操纵故意,而这方面需要万科举证,但“估计万科做不到”。另一方面,“钜盛华作为资管计划的投资顾问很好证明几个资管计划购买万科股票不是为了操纵股价,而是为了取得万科控制权。更何况目前的证据也充分证明钜盛华就是为了控制权。”张远忠认为。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亦发文称,“万科的举报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很无厘头。其所说的一些事情,援引的一些法律,基本都是张冠李戴,混淆视听。”

关于万科举报的内幕交易问题,孙建波表示,“已经被网友证伪,是闹了一个举报乌龙的笑话。中金淮海路疑似QFII成功套现,宝能并没有利用任何信息优势进行不公正交易。”

对于九个资管计划未按照一致行动人格式进行信息披露,孙建波认为,这是过程中的瑕疵,但最终还是披露了,过程瑕疵不影响结果。“就像万科的员工持股计划一样,过程有瑕疵,但员工利益还是要保护,只是要整改。”

对于通道业务,其表示,这是过去几年金融的主要业务形式,各方都是自愿的,不存在强制,所以万科援引的法律法规并不正确。此外,万科说只有证券公司可以向客户出借资金用于买卖股票,指的是融资融券业务。而钜盛华是资产管理产品,适用法律法规完全不同。“如果万科这么说是对的,那所有私募和结构化私募都违法了。”孙建波表示。

关于钜盛华是否会导致优先级持有人受损,孙建波认为,这都是由相关主体自己来控制,如果万科股价下跌,钜盛华要补钱,只要补了钱,就不受损。“而万科的提法就好比某人贷款买了房子,但邻居偏要找银行告状,说他家还买了好多套房子,将来有可能还不起房贷。哎,银行不急,你(万科)着急啥?”

打压股价受益方究竟是谁?

在财经评论员曹山石看来,万科方面此番举报意在主动释放利空把股价打压下来,最终结果就在于“宝能姚振华的腰包鼓不鼓,爆仓就完蛋,有钱继续任性”。 

事实上,自万科A复牌以来,股价确实连续走低。

7月20日,该股盘中再创16.74元新低,收报17.08元,复牌以来,其累计跌幅逾三成。这其中,发生损失的,不仅仅是万科经常“告诫”的中小股东,损失最大的,无疑还是新晋大股东宝能系。

正因如此,财经专业人士以及不少自媒体普遍提出自己的疑问,打压股价,究竟谁能真正受益?知名的财经自媒体“波音大飞机”就在7月20日发表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姚振华挣不到钱,那谁也甭想挣到钱”。

记者注意到,举报信指出,宝能九个资管计划利率区间为6.5%—7.2%,购入万科A股股票的总平均股价为18.89元/股,如按平均利率以及已存续期8个月计算,考虑融资成本后的平均股价约19.83元/股。

截至7月20日,宝能系九个资管计划中仅两个资管计划安盛1号和安盛2号未被套,它们的持股价格被指在15.31~16.66元之间。

举报信同时指出,杠杆比设置为1:2的广钜2号资管计划,是宝能系对万科A增持的主力之一,其买入时间为2015年12月9日至2015年12月18日,交易价格在20.03元/股~24.43元/股之间,总共耗资13.999亿元,买入万科A共计6346.59万股。据举报信信息显示,该资管计划持股股价为22.06元/股,平仓线为17.65元/股。

对于持仓成本第二高的泰信1号而言,万科A目前股价也已逼近其平仓线。举报信显示,该资管计划买入均价约为20.24元/股,目前浮亏约16%。

但记者也注意到,这样的杠杆比例、平仓线仅仅是万科一方的推演,并未得到宝能方的证实。与此同时,一些财经专业人士也开始戏谈—万科的资管计划杠杆比例又是多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若万科A股价不能有所提升,后续对宝能方面的资金压力将加大。因为按照上述资管计划合同要求,这些资管计划在被击穿平仓线后需要平仓或追加保证金。鉴于宝能系已第五次举牌万科,并已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因此在最后一笔增持股份登记过户后的12个月内不得减持。这也意味着,宝能系只能通过追加保证金方式来保全受压的资管计划。而有消息显示,宝能方面已对泰信1号资管计划补充保证金。

对于宝能系能否拥有充足的保证金支付,外界未有过多判断,但受宝万之争长时间发酵影响,宝能系近期也在广拓筹资之路。

7月12日,钜盛华分别将其手中持有的南玻集团5955.21万股票和万科A 3735.73万股股票,通过质押式回购的方式质押给银河证券。按上述两股7月11日收盘价及五折质押率计算,钜盛华此次可获得近7亿元现金,此番动作或可使钜盛华在必要时解燃眉之急。

【链接】

万科举报信剑指宝能系四大问题

在于2016年7月19日下午流传的举报信中,万科方面共罗列了宝能系的四大问题,包括:九个资产管理计划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九个资产管理计划违反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九个资管计划将表决权让渡与钜盛华缺乏合法依据、钜盛华及其控制的九个资管计划涉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方面,万科提出三方面观点,其一,九个资管计划未按照一致行动人格式要求完整披露信息;其二,九个资管计划合同及补充协议未作为备查文件存放上市公司;其三,九个资管计划披露的合同条款存在重大遗漏。

因此,万科在举报信中请求监管部门,对钜盛华和九个资管计划之资产管理人上述行为进行核查,对查实问题责令改正。在改正之前,不得行使表决权。

同时,万科指出,根据钜盛华披露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九个资产管理计划中一个为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的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东兴信鑫7号),其余八个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的“一对多”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这九个资管计划均存在违法违规问题,应当予以清理,不具备上市公司收购主体资格。万科认为,九个资管合同属于违规的“通道”业务,钜盛华涉嫌非法利用九个资管计划的账户从事证券交易以及九个资管计划涉嫌非法从事股票融资业务。

万科方面表示,希望监管部门对上述情况予以核查,对核查发现的场外配资业务,按照《关于规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涉嫌配资的私募资管产品相关工作的通知》予以清理。

此外,万科还在《举报信》中称,九个资管计划将表决权让渡与钜盛华缺乏合法依据,“九个资管计划的优先级委托人合同签署人均为商业银行。不论商业银行使用的资金是银行贷款还是银行理财资金,商业银行如果作为优先级委托人拥有万科股票的表决权,都已经涉嫌违反《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规定。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合法拥有资管计划的万科股票表决权,又如何约定向钜盛华进行转让。如果认为银行理财资金不受《商业银行法》管制,商业银行也就更没有法律依据以商业银行的名义将银行理财资金持有的万科股票表决权进行让渡。”

除了上述三方面问题,万科还指出“钜盛华及其控制的九个资管计划涉嫌损害中小股东权益”。

万科方面表示,在A股中,除宝能系、华润、证金汇金公司、安邦、金鹏计划、德赢计划以及QFII、基金外,其余股份不到A股的20%,中小股东流通盘面较小,易被人为操纵。“钜盛华涉嫌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借助其掌握的多个账户影响股价。同时还涉嫌利用九个资产管理计划拉高股价,为前海人寿输送利益。”

同时,万科还警告称,钜盛华和九个资产管理计划未提示举牌导致的股票锁定风险,可能导致优先级委托人受损。“目前6个资管计划已经出现浮亏,1个资管计划已接近平仓线。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九个资管计划到期后均需清盘,即使有新的资管计划接盘,杠杆也必须从1:2降至1:1,钜盛华及其所谓一致行动人面临巨额资金缺口。”(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