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经济继续筑底向好,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隐现

11月经济继续筑底向好,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隐现
2016年12月13日 17:26 苏宁金融研究院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主要经济数据。总体而言,中国经济仍然处于L型走势的筑底阶段,经济企稳迹象隐现,特别是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和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好转。然而,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已经出现,其后期影响将是2017年稳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通胀水平的持续回升也将对明年货币政策形成严峻挑战。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民间投资积极性企稳回升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与1-10月份持平。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0.2%,较上月有所回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参见下图)。从不同的产业来看,1-11月一、二、三产的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1.9%、3.3%和11.3%。其中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低迷,同比增速仅为3.6%;而第三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8.9%。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6.5%,国内贷款增长8.9%,自筹资金下降0.4%,利用外资下降20.4%。这一趋势表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依靠预算内资金和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对投资资金来源的贡献不大。

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隐现

房地产开发投资拐点回落,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停止回升的关键因素。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房地产调控收紧的影响已然显现。11月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自9月末调控以来连续两个月回落,同比虽然仍增长了13.24%,但增速环比已出现大幅回落。从历史上来看,房地产销售的回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3-6个月的滞后效应,可以预计,2017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收紧对投资和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继续发酵。

工业增加值进入回升通道,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好转

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从不同的产业门类来看,采矿业的去产能仍在继续,其增加值同比下降2.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参见下图)。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部门的景气好转不仅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还体现在结构的不断优化,其中1-11月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5%,增速继续高于工业增加值的整体增速。

此外,工业部门的景气回升,还表现为全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好转,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部门的成本持续下降、利润率不断上升,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为56.1%,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CPI与PPI同创新高,需密切关注明年通胀压力

今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创今年4月份以来新高,环比上涨0.1%。

CPI同比涨幅扩大,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环比数据看,由于进入冬季,鲜菜逐渐转为大棚生产,种植成本增加,加之受全国范围寒潮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5.5%,推动CPI环比上涨0.14个百分点;从同比数据看,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5.8%,涨幅较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从月初的46.67美元/桶上涨至月末49.44美元/桶,涨幅达到5.94%。受此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汽、柴油同比分别上涨4.6%和6.0%,涨幅较上月分别扩大2.3和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鲜菜价格和汽柴油价格上涨是本月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CPI的温和回升,PPI涨幅是V型反转(参见下图)。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3.3%,同比涨幅较上月大幅提高2.1个百分点,创2011年10月份以来最高点,PPI环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PPI同比涨幅大幅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国内工业行业供需矛盾逐渐缓解,重点行业库存、销量均出现向好态势,加之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行,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预计2017年CPI、PPI持续回升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将再度面临两难选择。

商业零售进入年末大促,居民消费热情高涨

进入十一月,全国商业零售进入了年末大促阶段。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1%)继续高于城镇(10.8%)(参见下图)。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5990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470亿元,增长2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网上销售已经成为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可以预计,居民消费的稳定繁荣,依然是中国经济最可依赖的增长动力。

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成为出口由降转升的重要因素

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5.9%,而上月增速仍然为-3.4%;在大宗商品和进口部门PPI指数的持续回升下,11月进口也增长13.0%,增速比上月加快9.8个百分点。11月进出口特别是出口的由降转升,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不断的及时调整不无关系,虽然11月人民币汇率指数仍保持相对稳定,但自10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仍贬值了大约3.25%,这对于中国出口部门保持对外竞争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2016年中国经济的走势符合预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工业部门在去产能和PPI回升的共同影响下,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保持了稳定增长,工业景气向好趋势显现。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收紧,对稳定投资、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的负面影响仍值得高度关注,PPP主导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在2017年能否独立承担稳增长的动力,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持续回升,将对货币政策形成较为严峻的挑战。

作者:黄志龙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来源:苏宁财富资讯(ID:SuningWealthInsights)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