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长期L型或将伴随金融机构的重组倒闭潮

经济长期L型或将伴随金融机构的重组倒闭潮
2016年06月20日 10:02 苏宁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近日在2016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对于经营出现风险、经营出现失败的金融机构,要建立有序的处置和退出框架,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一个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的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的。”笔者认为,监管部门的这一政策取向,加上近年来传统产业去杠杆和去产能,金融机构风险资产不断暴露,区域性金融风险加剧必然会导致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倒闭重组。可以预见,随着国民经济长期处于L型底部运行,不排除出现小范围、中小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潮。

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重组十分必要

首先,允许金融机构有序破产重组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整个金融体系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金融体系的约束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其次,有利于防止金融体系的局部、小范围风险向全行业扩散,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甚至成为引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全面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历史上各国主要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最初都是局部的金融风险,逐渐累积到形成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最后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

再次,有利于防止金融体系、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和过度投机的冒险行为,特别是有利于打破金融体系的刚性兑付,使得金融市场投资者逐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最后,有利于降低政府参与金融机构重组的成本。允许金融机构有序重组和破产,有利于把金融风险在小范围内化解,同时政府参与重组的成本也相对较低,甚至可直接由大型金融机构主导重组过程,监管部门只需提供低成本的重组再贷款支持即可,而无需大规模介入重组过程并投入真金白银。

大型金融机构重组倒闭早有先例

事实上,我国已有大型金融机构重组倒闭的先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海南发展银行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倒闭案。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其成立的最初目的是化解发起股东海南五大信托公司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形成的不良资产。1988-1992年海南房价在5年内增长了四倍,房地产泡沫最显著的特征是两个“70%”,即海南资金70%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70%来自于各类金融机构贷款。泡沫破灭后,即便是央行提供了超过40亿元再贷款支持,也无法避免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企业,为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广国投仍然无节制地大规模发放贷款,加上当时国有企业三角债违约现象频发,使得广国投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问题,最后因无法偿还欧美国家到期外债,宣布倒闭并进行债务重组。

以上两个金融机构破产重组案背景有所不同,前者是在区域性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形成了大规模坏账,而后者则是在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企业债务违约频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融资环境严峻三重压力下导致的。

我国正处于金融风险不断暴露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与上述两个重要金融机构破产的时间点有一些相似之处,如经济持续下行、企业债务违约频发、三四线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巨大等。从近期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长期呈现L型走势,企业债务负担不断攀升,特别是传统过剩行业去产能、去杠杆使得金融风险不断暴露,企业债务违约现象频发,金融机构坏账和不良资产大幅增加。

具体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由2011年9月的历史低点4000亿元上升到今年一季度1.4万亿元,不良率为1.75%。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占比为4.01%,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长期关注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分析人士一般都认为,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之和,更能反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整体状况,今年一季度二者之和已达到4.6万亿元,占比为5.75%。按照国泰君安研究所的估算,当前我国银行不良率大约为8.7%,与5.75%的不良率差距较为接近(参见下图)。

从具体区域、行业和案例看,2016年4月以来,山西煤炭企业已连续发生多起债务违约事件。山西七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总额超过1万亿元,接近山西省2015年的GDP,总体资产负债率达80%,债务大部分来自银行。近日,四川煤炭集团短期融资券发生违约,成为今年第十一家发生债务违约的传统企业。瑞银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六大产能过剩行业(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铝、造船)的总负债达到10万亿元,其中8.7万亿元为债务,其余部分为应付账款。煤炭和钢铁行业总计未偿付债务达到7万亿元,其中4万亿元为银行贷款,其余部分为债券和影子银行信贷。

债务风险不仅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冲击,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造成严重挑战,特别是各大信托公司、各类投资担保公司连环担保导致资金链断裂、传统过剩产业的企业债券违约风险频发等。如2015年,以河北融投集团为核心的信托担保计划到期未兑付的风险已经爆发,涉及的集合信托产品至少20笔,2015年应兑未兑到期产品4笔,累计500亿元债权涉及近50家金融机构。2016年,相关违约事件和不良资产风险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内爆发,相关金融机构必然会陷入困境,小范围、中小型金融机构重组甚至倒闭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不良资产风险的逐渐暴露,一些过剩行业资产比例高、风险控制能力薄弱、资金筹集成本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必然会陷入流动性困境,应尽快建立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市场处置与退出机制,同时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和民众的金融风险意识教育,才能应对小范围、中小型金融机构重组倒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作者:黄志龙,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