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泡沫的萌芽起源日本 货币政策刺穿房价的破灭!

经济泡沫的萌芽起源日本 货币政策刺穿房价的破灭!
2016年11月14日 21:23 寰宇财经

日本泡沫经济自1985年开始萌芽,1990年显露破灭端倪,1991年危机蔓延至房地产和整个实体经济。日本泡沫经济的起始与破灭,并探讨危机爆发的传染途径,以史为鉴,引出对我国当前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思考。

低利率及金融自由化引发房地产泡沫。基准利率下调带来房贷利率下降,激发居民的购房意愿,推动地产销量,新屋开工和地产投资也随之大幅提高。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导致银行信贷倾向于房地产市场,助推房价上涨。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历了以下过程:

1)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利率上升,大量资金撤出金融市场(包括此前因强日元而涌入日本的巨额投机资金)地产价格下跌,资产缩水。

2)持有股票、房地产的居民企业亏损,偿还贷款能力下降。

3)银行惜贷、信用扩张转为紧缩,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减少消费支出,危机由虚拟经济传至实体经济。最终日本步入通缩、经济下滑状态。

宽松货币层层递进,但收效甚微。财政发力有限,债务率上升。修复资产负债表,走出停滞之路漫漫。需求刺激和供给侧改革对债市走势的影响截然不同。参照日本经验,如果16年我国仍以信贷扩张、稳增长刺激政策为主,那么短期内经济可能改善,通胀或上行,长债收益率面临调整,但地产繁荣和债务堆积隐藏危机风险,如果陷入信用紧缩,那么可能像日本一样,国债收益率最终向低位下行。(当然,如果采用货币化方式化解债务,国债收益率将跟随物价上行。)

低利率和金融自由化引发房地产泡沫

降息推升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需求主要是由居民的住房、投资需求构成的。对于居民来说,利率水平下降带来居民房贷利率的下降,助于激发居民的购房意愿,推动地产销量,新屋开工和地产投资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受到1985-1990年间连续降息的推动,日本地产业欣欣向荣,不断上涨的房价给居民以房地产只会涨不会跌的错觉,进一步促进了居民对于房产的配置需求。

同时,金融自由化改革导致银行信贷倾向于房地产市场,助推了房价上涨。金融自由化是指当时日本进行的利率自由化、资本项目开放、放松证券市场管制等多方面的改革。首先,证券市场管制放开使大企业纷纷“去银行化”,银行贷款业务扩张受阻、失去了稳定的企业贷款收入来源。其次,利率自由化改革又使银行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存款,抬升负债成本。出于盈利压力,日本银行体系改变经营方式,向不动产、非货币金融机构等领域大量发放贷款。

1.4.货币政策终转向,刺破泡沫

高企的房价,暴涨的股市,让日本央行意识到需要及时制止资产泡沫扩大,但在其准备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的1987年,美国爆发“股灾”,股市价值损失5000亿美元。考虑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防范股灾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本央行放弃了缩紧银根计划,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建立在地产和股市上的泡沫经济再度壮大。

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远超过可控范围。日本物价指数从1985年的114.5上涨至1989年的118.7,CPI年均增长1%左右,但日本城市土地价格指数1985年的129.4上涨至1989年的166.1,年均增长6%-7%左右,日经指数左右从1985年的11000点左右上涨至1989年的38000点左右,年均增长35%左右。

金融机构的不断注水,对资产价格上涨的信心,该时期日本的非金融企业和居民部门加杠杆情况严重,债务负担加重。非金融部门负债比从1985年的113.9%上涨至1989年的139.2%,居民部门负债比从1985年的48.9%上涨至1989年的68.8%。

但资产价格上涨不是永久的,为了防止泡沫继续扩大,日本央行最终提高贴现率。日本银行分别于1989年5月31日、10月11日和12月25日先后三次上调了基准贴现率;翌年3月20日和8月30日两次再度上调贴现率,基础利率从上调前的2.5%升高到6.0%。短时期内基准利率的急剧提升,最终成为“泡沫”崩溃的导火索,股价、地价自此一落千丈,尤其东京、大阪的房屋价格,更是经历了超过两位数的暴跌。

选读分析:原油当前趋势,延续近日分析思路,日内而言,原油已经初步触底43.2附近,这次的下探力度还没有完全的释放,下方预计有2-3美元的利润空间,然后就大周期来看的话40-50美元的周线震荡,所以近期又将面临一次中线布局的机会。上方继续看50美元的大空间。

笔者寰宇论金(威信:xq241188)是投资理财师,市场风气云涌千变万化,心静方可游刃而有余;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现如今实体行情市场低迷,金融成为大形势,方有顺势而为,才能跟上;金融领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断,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给大家及时帮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